-
李四龙教授:天台智顗的如来藏思想述评
天台智顗的如来藏思想述评李四龙内容提要:学界常把天台智顗的思想误判为“真常唯心系”。本文认为,智顗主张“如来藏即实相”“一念心即如来藏理”。他在思想上依据《法华..
2021-06-02 12:39 更多文章
-
李四龙教授:美国的佛教与学术
美国的佛教与学术李四龙美国佛教徒,截止2005年约有272万,约占美国3亿总人口的0.9%。佛教徒的人数、比例虽然有限,但其种类十分复杂,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与南传佛教共存共..
2021-06-03 12:53 更多文章
-
李四龙教授:民俗佛教的形成与特征
民俗佛教的形成与特征李四龙[北京]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55-60页--------------------------------------------------------------------------------【作者简介】李四..
2021-06-04 11:29 更多文章
-
李四龙教授:编篡《法显西行求法的目的与意义》
编篡《法显西行求法的目的与意义》李四龙南北朝时期,僧人的游学之风很盛,南北交通虽然不甚方便,但在各个佛教中心之间围绕着新译的印度佛典形成了多个重要的学派,譬如,..
2021-06-06 18:44 更多文章
-
李四龙教授:论欧美佛教研究的分期与转型
论欧美佛教研究的分期与转型李四龙本文把欧美佛教研究学术史划为四个阶段:一、19世纪20-70年代,是起步阶段,确立了以“佛教文献学”为主导的研究范式;二、19世纪80年代..
2021-06-06 19:42 更多文章
-
李四龙教授:从鄢陵县的乾明寺发现的舍利略谈佛教的舍利信仰与宗教—略谈佛教的舍利信仰与宗教经验
从鄢陵县的乾明寺发现的舍利略谈佛教的舍利信仰与宗教—略谈佛教的舍利信仰与宗教经验佛教是一部舍利史——略谈佛教的舍利信仰与宗教经验李四龙去年,为了考证河南鄢陵县乾..
2021-06-06 21:00 更多文章
-
李四龙教授:佛教教育的学科设置和学制管理
佛教教育的学科设置和学制管理北京大学:李四龙近代中国的佛教教育,在内忧外患之中,改革传统的丛林制度,创设佛学院、僧学堂,寻求振兴佛教之策。1903年,湖南僧人笠云在..
2021-06-08 04:50 更多文章
-
李四龙教授:以现象学方法分析佛教中观学到唯识学的过渡
以现象学方法分析佛教中观学到唯识学的过渡李四龙北京大学哲学系中观学和唯识学是大乘佛教的两大最重要思想体系。一般认为,唯识学的出现晚于中观学,在印度佛教史上,中观..
2021-06-08 08:38 更多文章
-
李四龙教授:楚山绍琦及其“参究念佛”
楚山绍琦及其“参究念佛”李四龙摘要:楚山绍琦被尊为四川五大禅宗派系之一的天成寺绍琦禅系开山祖师,但历来对他的研究极其薄弱。本文根据有关史料,简要介绍楚山绍琦的生..
2021-06-08 12:38 更多文章
-
李四龙教授:二战后欧美的佛教研究
二战后欧美的佛教研究李四龙1945—1980年,这是欧美佛教研究范式的转变时期,学术中心开始从欧洲向美国转移。新—代的佛教学者迅速成长,为80年代以来北美地区佛教研究的持..
2021-06-08 12:57 更多文章
-
李四龙教授:仁寿舍利的“感应”分析
仁寿舍利的“感应”分析北京大学李四龙中国佛教史料里保存了大量的舍利信仰资料。内心的信仰,原本是一种隐秘不显的个人体验,但是,这种舍利信仰,竟以最直露的方式呈现给..
2021-06-08 17:01 更多文章
-
李四龙教授:中国佛教并没有偏离佛教的根本
中国佛教并没有偏离佛教的根本李四龙内容提要:批判象天台宗、华严宗、禅宗这些传统的中国佛教宗派,是20世纪中国佛教史的重要脉络,形成所谓的“反传统倾向”。本文作者李..
2021-06-09 15:03 更多文章
-
李四龙教授:佛教是一部舍利“显圣”的历史
佛教是一部舍利“显圣”的历史李四龙要想从“真伪”的角度来直接讨论舍利信仰,其实注定了是会说不清楚的。世俗的历史与宗教的历史,存在很大的差异。世俗的历史,有时虽也..
2021-06-11 16:42 更多文章
-
李四龙教授:佛教是一部舍利史——略谈佛教的舍利信仰与宗教经验
佛教是一部舍利史——略谈佛教的舍利信仰与宗教经验李四龙去年,为了考证河南鄢陵县乾明寺塔的历史,笔者发现,佛教史料里保存了大量的舍利信仰资料。但是,这种舍利信仰并..
2021-06-14 05:16 更多文章
-
李四龙教授:佛教征服了什么?
佛教征服了什么?李四龙研究中国的早期佛教史,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不能不看,这可以说是学界的共识。汤着出版于三十年代,到了五十年代,荷兰汉学家许里..
2021-06-17 09:07 更多文章
-
李四龙教授:“止观相即”的两种方式
“止观相即”的两种方式李四龙内容提要止与观是两种最具代表性的禅法,智顗以毕生精力宣扬“摩诃止观”,提出了“止观相即”的原则。本文进而揭示“圆融相即”与“互具相即..
2021-06-18 00:48 更多文章
-
李四龙教授:南北朝唯识新学的传入
南北朝唯识新学的传入李四龙南北朝时期,般若思想在中国佛教界深入人心,被公认是“诸佛之母”。与此同时,印度唯识法相学逐步输入中国,为隋唐佛教宗派的出现奠定了义学基..
2021-06-18 12:50 更多文章
-
李四龙教授:论中国佛教的民族融合功能
论中国佛教的民族融合功能李四龙在亚洲的版图上,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是两大文明板块。佛教的融入,让中国文化具备一种开放的心态,全力吸收印度文明的思想养份,打破了狭隘..
2021-06-20 18:41 更多文章
-
李四龙教授:现象学视野中的佛教世界观
现象学视野中的佛教世界观编辑:李四龙来源:闽南佛学什么是佛教的世界观?在大乘佛教里,中观学和唯识学是其中两大最重要的思想体系。中观学的主旨是般若性空,万法假有;..
2021-09-27 23:08 更多文章
文章排行
Copyright 2024 Inc. AllRights 学佛网 TXT XML 浙ICP备202301801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