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有祥教授:教演天台,行修净土――简述近现代天台宗大师倓虚对念佛净土法门的张扬

一心向佛2021-04-30 18:50

简介教演天台,行修净土――简述近现代天台宗大师倓虚对念佛净土法门的张扬论文作者:吕有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禅宗史)倓虚大师(1875-1963),中国近现代着名高僧。河北省宁河县(现为天津市)人,俗姓王,名福庭。中年(43岁)出家..

教演天台,行修净土――简述近现代天台宗大师倓虚对念佛净土法门的张扬

论文作者:吕有祥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禅宗史)

倓虚大师(1875-1963),中国近现代着名高僧。河北省宁河县(现为天津市)人,俗姓王,名福庭。中年(43岁)出家,讳隆衔,字倓虚,从近代天台宗高僧谛闲法师(1858—1932)圆具修学,受谛闲法师付天台宗第44代法卷,为天台宗第四十四代传人。倓虚大师先后于营口、天津、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西安、青岛等地,创建恢复佛教道场,兴办佛教教育,弘扬天台教行,为天台宗在北方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天台宗的教法,以《法华》为宗经,以《般若》、《中论》、《智论》为指南,引诸经论以为维,究诸法之实相,明一念三千、一心三观、三谛圆融之妙理,定慧双修,达究竟圆满之觉智。同时,在修持中引入念佛净土法门,天台智顗、四明知礼、虎溪怀则、藕益智旭、近代谛闲等天台宗祖师,皆重视念佛修净土法门,“教演天台,行修净土”成为天台宗的传统。

倓虚大师秉承天台宗“教演天台,行修净土”的传统,讲经说法四十余年,注疏经论,诠释名相,解说义理,弘传天台教法;同时极力倡导念佛修净土法门,认为念佛净土法门是“最上大法”,是最为“简要殊胜”的法门。一生讲《弥陀经》二十四遍,作《念佛论》、《念佛歌》、《佛七开示》,《念佛伽陀弁言》、《念佛与往生》、《想离苦必须念佛》、《略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所摄之广说》、《东林念佛堂举行念佛七致词》等文,对念佛净土法门的意义作了广泛的阐释,丰富了念佛净土法门的内容,增强了天台宗的念佛净土法门在现代的弘化。倓虚大师对念佛净土法门张扬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念佛之目的:觉悟成佛,离苦得乐

在倓虚看来,人们修行佛道有两个终极目的,一是觉悟成佛,二是“离苦得乐”,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说:“佛法发源于印度,流传于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其目的无非令人觉悟自心,离苦得乐。盖佛者觉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又佛以慈悲为本,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故。”人们信奉修行佛法的终极目标是成佛,而“佛”的本质是能“自觉觉他”,“慈悲为本”,拔苦与乐。于己而言,成佛就是使自己“觉悟”、“离苦得乐”。倓虚认为“念佛”就是达到这个目的,而且能达到这个目的。他说:“念佛的意义,就是求得现前一念心的觉悟与明白。一念具足十法界,所谓‘十世古今,不离当念;微尘刹土,不隔毫端。’‘一念念佛,一念明白;念念念佛,念念明白。’……念佛就是培养自己的法身慧命,仗佛力,仗自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开佛知见,恢复自己的本觉性。”

念佛人“每天眼里看佛,嘴里念佛,身体拜佛,心里想佛,耳根听佛,时时刻刻以超生极乐世界为观念,这样到末了,决定能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决定能成佛。”

倓虚认为,念佛之所以能觉悟成佛,是“因为人心本来是觉悟的、光明的”,但“因无始暗动,被六尘所蔽”,为日常妄念知觉牵引,不能自觉,念佛能“回生换熟,放下这些所知所觉,而恢复到本知本觉上去。能够恢复本觉,就能成佛。……用念佛的功夫,念得打成一片,把人们心里那些肮脏的东西去得干干净净,肮脏东西去的了,佛性也就现前了。”念佛之所以能往生极乐世界,是因为“修行人最不容易对治的就是身口意三业。可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能把三业收摄住。久而久之,观念成熟,净因增长,临命终时,决定往生极乐。”

心性本觉,客尘妄念所染,断除妄念,本体心性自现,即见性成佛,这是基于《楞伽经》、《起信论》思想的禅宗要义。念佛以除业障,命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净土宗的主张。倓虚大师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认为念佛可以一举两得,以此彰显念佛法门的意义。

二、念佛之殊胜:最上大法,圆摄五宗

倓虚认为念佛法门是佛教一切法门中的“最上大法”,是最为“简要殊胜”的法门,其理由是:第一,念佛法门“广大无外”“括无量法门”,涵盖了一切经教、各个宗派的“宗旨”,达到并超过各宗教修行的目的。倓虚大师认为,中国佛教宗派众多,但大致可以分为“宗、教、律、密、净五大宗”。“宗”即禅宗,“教”指依大小乘之经论等而立的教派,如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等。倓虚认为“一句阿弥陀佛而论,即能综括禅、教、律、密四大宗旨而无遗。”具体而言:禅宗的最终目的是明心见性,解脱生死;而念佛可至极乐净土,一生受用,因此“一句佛号,即能超过最上禅宗”。经教的作用是教人信解行证,“证妙觉果海”;而念佛“以净土圆具四土”,因此“一句佛号,超过一切经教”。律宗的目的是以戒律修身,从而证得“清净法身”;而念佛修净土者“因净果净,依正二报具清净”,因此“一句佛号,具足一切律仪,本自清净”。修密教者须多世持密咒,方达到“即身成佛”;而念佛修净土者能“一生净土,永不退转,托质宝莲,相好自然具足”,因此“一句佛号,超过一切陀罗尼”。倓虚还特别指出,净土经典《阿弥陀经》与天台宗崇奉的最高佛经《法华经》具有同等意义,《阿弥陀经》“虽然和《法华经》的文项措词有广略不同,但其境界和意义,都是理无二致”“《法华经》就是广说的《弥陀经》,《弥陀经》就是略说的《法华经》。”总之,念佛法门统摄了五大宗教的宗旨和目的,“赅罗八教,圆摄五宗”,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所以是“最上大法”或“最上乘法”。

第二,念佛法门是最简单、最捷径、最方便的法门,是一切人都可以修持的法门。“四宗(禅教律密)比较起来,最初入手都稍难一点;惟独净土宗,最简单,最直接,只坚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至一心不乱,即可蒙佛接引往生极乐。无论利根、钝根,都能摄受。”“念佛这法比参禅,比修止观,比修密宗,实在是超出超近得多了。念佛法门,人人都能行,也不用把教理弄明白,只要肯念,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准能往生佛国。”念佛法门“为其他各宗所共有,又为佛的七众弟子所共学。例如天台宗、贤首宗、三论宗、法相宗,各宗的判教不同,各宗的修观亦异。但总起来说,他们都可以以修净土为最方便,都可以念佛成佛。就是禅宗也要参念佛是谁。”因此“一切修行法门中,对于出家、在家四众弟子最方便、最简单、最容易的,还是念佛法门。”不论什么人,不论什么宗派,都可以修持,“三根普被,九界齐收”,是“方便中之方便”,的“异方便”法门。

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国南、北各大丛林,无论其是某一宗或某一派,在他两次上殿绕佛的时候,都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开口说话应答也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过去的天台智者大师、永明寿禅师、蕅益大师、彻悟禅师等,“末了都归于净土,专门念佛”;现代的律宗弘一律师、天台宗谛闲老法师、禅宗虚云老和尚等,“亦莫不注重念佛,所谓”教演本宗,行修净土。“

第三,念佛法门是最为稳妥的法门。这是因为:其一,修其它宗,或因为自己的根器不适合修某宗,或因为遇不到相当人指导,往往“会出毛病走错路”;而“念佛人只要信愿行具足,脚踏实地去念,既仗佛力又仗人力,绝不会走错路的。”其二,修其它宗,说起来很容易,实际上没有相当功夫不容易达到目的,除非到究竟处,否则仍有堕落的可能;而“修净土法门有一种特别好处,可以带业往生”,“一旦往生西方净土后就永不堕落”,“永久不再造业”,“慢慢加功进行去修行,直至成佛度众生为止”。

三、念佛之方法:诚心念佛,依根择法

倓虚主张修持念佛法门,首先要“诚心念佛”,二要依根选择念佛法。

首先,“修净土法门,唯一的行持,就是诚心念佛”。“诚心念佛”就是要做到如彻悟禅师《净土偈》所说的“一声佛号一声心”。他对“一声佛号一声心”的注解是“口念、耳闻、心思”。即口念佛号,耳听念佛的声音,心里想佛,全神贯注,没有杂念颠倒妄想。佛法的目的“无非在使人净心”,念佛念经“只要诚心,天长日久,自然心净。”“一句‘阿弥陀佛’念得相应,当下即得六根清净。”

至于念佛的具体方法,倓虚认为,念佛的方法古来有多种,“大致不外持名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各人按照自己的根性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可以口念、观想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开进行。“暇时静坐,可观想。观佛像、菩萨像、极乐世界像,使心专一。”“每日早起,心中明白,宜于念佛。晚上,可于佛前,自己默想。”

此外,倓虚提出“还有一种最方便的法子,就是呼吸念佛。”具体方法是“往里一喘气的时候念‘南无阿弥’,往外一呼气的时候念‘陀佛’。这样,只要人有一口气就念一声佛,久而久之,时时刻刻,行住坐卧,不离一句阿弥陀佛,这方是真精进。当人临命终时,最后一息气欲断时,人一生的行业,也就随着最后呼吸的一声佛,去往生极乐世界,得见阿弥陀佛。”

倓虚提醒念佛者“念佛用功,不可好奇”。“不要求佛放光,求菩萨赐梦,作各种贪图玄想。否则容易起魔。当知境像是环境,身体及一切身外物亦是环境。若能心不随境转,自得清净。”

四、净土之类别:唯心净土与西方净土

净土,又作清净佛土、清净国土、清净佛国,美妙庄严,清净无秽,相对于世俗众生所居的‘秽土’,故谓之‘净土’,是佛教描绘的理想境界。然而佛教的净土境界有两种类型。一为“唯心净土”,如《维摩诘经》所说“心净则佛土净”。认为佛国净土是自心的境界,自心清净即是佛国净土,非心外另有佛国净土,或自心清净,周围世界即变为佛国净土。一为“他方净土”,典型如《阿弥陀经》的西方极乐世界净土,还有兜率天的弥勒净土,阿閦佛之东方妙喜世界净土、药师佛之东方净琉璃世界净土等。“唯心净土”思想为中国禅宗所继承发扬。阿弥陀“西方净土”为中国净土宗所宗本。“唯心净土”是自心显现的境界,故可在今生今世随时随地而现.而“西方净土”是命终往生之处。这两类净土有明显的差别,有人试图加以融合,但往往闪烁其词。

倓虚大师亦试图把“唯心净土”与“西方净土”统一起来。有人问:“何不修唯心净土,反而修西方净土?何不念自性弥陀,反而念西方弥陀?”倓虚的回答是:“西方世界岂离心耶?又自性弥陀者,亦原说的是三千性相自性弥陀也。”他在《念佛论》里作了如下解释:“念佛期内,每天一开始要念《弥陀经》,常住里作晚课的时候,每天也要念《弥陀经》。念一遍,就是把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的境界在心里熏一遍,使在观想上,成一种西方极乐世界的观念。也像一部电影片子,念一遍就等于是把西方极乐世界的影子在心幕上放映一遍。日久天长,在六根上所接触的,整个是极乐世界的最胜境界,妙相庄严。在现时来说,虽然还没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然而在心里上,却早已被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所包围。人们的意识在无形中都沉浸在妙相庄严的气氛里,将来临命终时,熏业现前,平日所持诵的阿弥陀佛圣号,诸圣众等,到这时会真的现身来接引你了。平日所憧憬、所萦回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妙境,在一刹那顷,也就化现目前了。”

在倓虚看来,生前念佛,心中呈现西方极乐净土的庄严境界,此即唯心净土;命终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世界,此即西方净土;生前修唯心净土,命终后转化为西方净土,由精神上的净土转化为西方实体净土。这里,倓虚把唯心净土和西方净土有机地联系起来了,但唯心净土和西方净土还是分属于生前、死后两个阶段。倓虚接着说: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莫不都是性分所具。心即土,土即心,莫不都是唯心所现。只看人念佛功夫如何?如果信愿行坚固不移,自性和佛性打成一片,那么当下自性即是佛性;佛性即是自性。佛具足无量寿,众生也具足无量寿;佛具足无量光,众生也具足无量光。阿弥陀佛有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相好庄严;众生也有依正二报,相好庄严。在《阿弥陀经》里说:“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从这句经文里,可以证明西方极乐世界的诸般境界,都是随着阿弥陀佛的福德业相,唯心所现。如果阿弥陀佛能这样显现,众生性和佛性是相同的,众生又何尝不能显现呢?所以说在自性上就是弥陀,在唯心上就是净土。在性分上并划不出哪是众生的边界,哪是佛的边界;在净土上也指不出那是唯心的,那是非心的。西方弥陀与自性弥陀,西方净土和唯心净土都是一整个的。”

西方净土是阿弥陀佛的无量功德展现的世界;众生本具佛性,通过念佛成佛,就与弥陀一样能展现西方极乐世界。这样,自己与弥陀一体不二,西方弥陀即是自性弥陀,西方净土即是自心净土,二者合为一体。这种解释,是天台宗“一念三千”“十界互具”的思路。但既然现生今世可实现西方净土和唯心净土的合一,为什么净土宗还要孜孜以求来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难道现生今世不能实现西方净土和唯心净土的合一吗?这恐怕是欲调合唯心净土与西方净土者需要进一步解答的。

最后,用倓虚大师的《定慧颂》和《念佛歌》结束此文。

“成佛证圣何足奇,唯是念念在定慧。

莫怪吾人不成佛,一日几时在定慧。

定慧究竟之所皈,阿弥陀佛只一句。

念佛好,念佛好,念佛乃是随身宝。

每日若念千声佛,三世之罪皆能了。

三世无罪增福寿,一生安乐有多好。

多作功德福无量,当仁不让善中行。

几句俚言警善士,念佛之士早开觉。”


更新于:2021-04-30 18:50
评论问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