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显法师:心净土净【第七讲】

2024-01-21 17:37

简介《学佛行仪》中有教礼仪,当法师一开始讲话的时候,听众就要合掌,也表示你有注意到台上的人在说话。等法师说:「请放掌」的时候才能放掌,这是礼貌。佛教跟其他宗教,都有打坐,晓不晓得差异在哪里?外面有很多地方办活动,也说它是禅修、灵修。同样都是教打坐,佛教打..

《学佛行仪》中有教礼仪,当法师一开始讲话的时候,听众就要合掌,也表示你有注意到台上的人在说话。等法师说:「请放掌」的时候才能放掌,这是礼貌。

佛教跟其他宗教,都有打坐,晓不晓得差异在哪里?外面有很多地方办活动,也说它是禅修、灵修。同样都是教打坐,佛教打坐能够成佛,其他宗教像道教也有打坐,印度很多宗教也都有打坐,或一些附佛外道打坐却变成搞神通、附身,或是接宇宙气、强身……等等,原因就在其用心不一样。

永嘉大师讲:「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这就是在用功的时候,用心不一样。所谓「寂寂惺惺」,惺惺就是清醒,而你清醒的时候乱想,那就不对。寂寂是没有乱想,寂寂的时候落无记,无记就是没有想,堕到无明里面去,或是堕到无思,不思善不思恶的舍受状态里,这是讲浅的,那就是「无记寂寂非」。所以祖师教我们「惺惺寂寂」,这个没有乱想,简单讲不求神通、不求感应,也不打过去的妄想、不打现在的妄想、不打未来的妄想,可是心并没有暗钝,不是无知,心是清醒的,能够觉照,实际上讲得直接一点,「寂寂惺惺,惺惺寂寂」这作用就是真如本性的作用,这「惺」就是清醒的意思。所以不像其他修行的方法,打坐时是在乱想或是散乱的状态,或是心外求法、求神通的心态。

佛教讲的「打坐观想」,最基本的是「摄心一处」,或是想佛、或是观照、或是参究,想佛教的道理,这样既不堕入无明当中,也不堕入乱想当中,这叫「寂寂惺惺,惺惺寂寂」。所以外面的打坐,不是真正佛门的教法,很多打坐都是在求神通、感受,或是像密宗有一些方便,但学的人着在身体上的觉受,重视打通气脉、明点,却不能会相归性,这就不算是「寂寂惺惺,惺惺寂寂」。

令心没有入处、没有着处,一旦不着之时,那就是「寂寂惺惺,惺惺寂寂」。古德常讲:「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这即是「用心的时候,无有心可用」,亦即「心不着」。所以佛教里教你念佛,你就能觉察妄想,可以离妄想,这就是「惺惺寂寂」的功能。其他的方法,很容易就会随着妄想去,随着观念去了。像在打坐时,一有妄想,就要觉察,要能脱离它,或是起观照、或是提起佛号念佛、或是一心持咒,绝不跟它跑,那这才叫「寂寂惺惺」。不然就是所谓的「乱想惺惺」,像多数人静坐虽然也很清楚、很明白,但是却跟着妄想跑,等于坐在那里打妄想,那就错了。还有一种是坐在那里,掉到无记里去了,他还以为他是在「寂寂」的状态。他说:「我一切都寂灭」。这就不对,跟石头一样,石头不能成佛。他只是把他的意识心,给暂时伏住了,让它不起现行,「现行」就是现前起作用,不起现行并不代表成就了。修行有成就是:意识照样作用,但是心不着相,不随着境界跑,遇境缘它会起智慧,它不生烦恼。此时前五识叫「成所作智」,第六意识叫「妙观察智」,第七意识叫「平等性智」,第八意识转成「大圆镜智」,即平时所说的「转识成智」。在佛门里修行成就没有离开意识,但不能说意识就是佛性,就好像水跟波一样,水跟波不相分离,但是不能说波浪就是水,因为波浪是作用、是动的,而水是湿润的,就好像意识一样。

现在有些人讲佛法,他也说他自己讲的是实相,可是他错解成:「生灭的第八意识就是如来藏」,那居士也收一大堆信徒、学生。大家一定要清楚,虽说「体」是一样的,但是其效用绝对地不同。如果把第八意识认为是如来藏,那就正应了玄沙师备禅师讲的:「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识神就是第八意识。「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所以学佛修行要依古德。意识没有办法舍,但是绝不能随它去,以前有人讲要「舍识用根」。实际上这「识」是指你的「缘影妄心」,识没有办法舍掉,真舍掉,那你就是无记,就是无情,无情有法性,它没有佛性,没有意识。

所以迷失真如就叫意识,觉悟真如,意识就变成智慧,那就不叫识了。一些不懂又执著名相的人,他错看意识就是如来藏,他以为是这样的方式去修行,实际上都是错解。

刚才讲的「惺惺寂寂,寂寂惺惺」,这个状态程度实际上是非常微细。当在静坐、在念佛当中,心里面没有妄想,这就是「惺惺寂寂,寂寂惺惺」。对境时,应缘接物不起烦恼,事情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做到「事来不拒,境去不留」,那就是「寂寂惺惺」。如果事情来了起烦恼,当境界消失了,心里面还动了念头:「可惜,这没有做好。」在那里追悔不已,这都是在随顺妄想。你就不是真正的「惺惺寂寂,寂寂惺惺」。你所用的就是意识心。意识心会让大家在三界里面流转,出不去,甚至阿罗汉也都还是用意识,就是说他不晓得意识本如来藏。而菩萨的位次比较高,就知道「识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就是识」,菩萨是随顺如来藏,不会随着识流转,他对于实相的道理非常地明白。菩萨亲自见到识的根本就是如来藏,「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但虚空花毕竟不是虚空,意识毕竟不是真如本性,这点要很清楚。

很多本来想学佛的人,就在这里被刚说的那位居士错导,因为他也引《瑜伽师地论》、引《大智度论》……等等,引一般人没看过的大经大论,自己错解其意,再来蛊惑大众,连很多出家人都没有择法眼,全都受他蛊惑去学习。

大家很幸运,知道学佛要依照古德,依照经典里面所教的,要依一实相印,不依文字言语,这样学就不会受骗上当。当然还要求佛菩萨加持,让你不要遇到邪师,这点很重要,没有佛力加持,你善根、福报不够,你遇到了邪师,你却不能辨别。像我从小学佛到现在,没有遇到过邪法,以前有人拿《父母恩重难报经》给我,我自然就不会想看,后来一查,居然是伪经!这就是过去生有做正法的布施,法布施的福报还够,这一生不会遇到邪法。向来想要请的法宝经书,没有受过阻碍,没有任何的问题,都请得到,这都算是过去生有修福,还有一点福报。自己还有求三宝加持,不要接触到这些不正见、邪见的书籍,能够让自己道业增进、让自己修行能够提升。

无论静坐或禅修,一定要做到「寂寂惺惺,惺惺寂寂」。不要自己掉到无记里面去或打妄想,还以为那是佛性的作用,那就不对了,那是你受妄想的牵引,自己控制不住,没有办法制止它。学佛人平日待人接物,起了心、动了念,或发起了瞋恨,起了贪欲心,贪瞋痴随境而生,这不是佛性的清净、觉悟作用,而是佛性的迷惑作用,这一定要清楚。达到「寂寂惺惺,惺惺寂寂」。这才能有真正的成就。

 


更新于:11个月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