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一上师:修学退转邪见盛的九点开示

2024-09-09 18:17

简介自恢复宗教政策二十多年以来,中国佛教已发生许多可喜变化:信众大量增多,各地均有许多寺院恢复重建,书籍资料流通和各派交流亦非常便利频繁。然而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高僧少,成就者少,修学风气差,修行者容易退转,邪见盛。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大..

自恢复宗教政策二十多年以来,中国佛教已发生许多可喜变化:信众大量增多,各地均有许多寺院恢复重建,书籍资料流通和各派交流亦非常便利频繁。然而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高僧少,成就者少,修学风气差,修行者容易退转,邪见盛。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大致可归为以下九点:

1、无皈依心,不知解脱。其根本原因是不理解“四法印”,所以无皈依佛法的心,也无出离六道轮回的愿望,不求解脱。由于无皈依心的护持,不理解“四法印”,有些人容易退转,或走入外道。

2、缺乏对佛教核心义理的认识,容易产生邪见和退转。拥有大量信众的净土宗,主要宣传命终后往生净土,而缺乏对于“四法印”为核心的空性般若正见的理解和传扬。古代禅宗行人根器很利,亦熟于经论教理,为避免禅者囿于文字,禅宗大德主张不立文字,采用参话头、参公案等方便使人见性开悟,这种方式确实曾度化了不少上上根器者。但现今中国行者具备相当基础与根器者甚少,若仍沿用这种方便,而不重视教理,只能误入歧途,见性开悟更遥不可期。修任何法门,都必须首先明了基本核心义理,具备断烦恼、度众生的正知正见。许多寺院,只满足于完成朝暮课诵,修行目标很低,这样怎能指导僧俗二众解脱呢?

3、对成就缺乏信心。认为成佛非常遥远,只知做好事,作好人,没有成佛的希求,修行懒散;这是对灭、道二谛,即成佛和成佛之法不理解造成的。

4、对戒学认识不清,视戒律为妨碍行动自由的障碍,持戒不严格。戒、定、慧三学,都是断除烦恼的手段。所以,持戒是克服烦恼的重要手段。培养出调柔平静的心性,才能修定开慧。

5、对于修行次第不清楚,以致入手不得力。以藏传密宗而论,各派虽然都属“果乘”,但都有其自身修行特点和次第,都有所适合的根器。如宁玛派大圆满是最早出现的,它真正修“果”,我本来是佛,只要清净了业障,然后自然安住于自性,就成佛了。三百年后,人们根器渐钝,萨迦、噶举二派引入,它们是修“道”,通过“六成就”等法除五盖,转识成智。又过了二百年,人们根器更差了,那时建立的格鲁派则非常重视“基”,严格戒律,研读《菩提道次第》等经论,重视佛教义理的思辨。所以大圆满其实是上等根器者才能领悟的。不过祖师们又慈悲智慧地将它整理、编排了由浅入深的若干次第、窍诀,使它应机极广,行者若能依大圆满正见而勤修,则不论根器利钝,皆可成就。所以,如果行者若对自己所依止的法门不理解,对次第不清楚,难免修行不得力。

6、发心不明确,或没有与其发心、根器相应的修法,乱修一通。比如有的行者追求自我解脱,有的怀有度众生的大心愿,有的只追求人天福报,如果目标不明确,或虽有了目标却得不到相应的修法,就不会取得好效果。

7、修行上不精进,表现于怕困难,不勤奋,不能坚持。不精进有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还是前行没修好,对于“四法印”没有真正理解。

8、无根本依止师,所以无法建立正知见,得不到有效的方法、窍诀,得不到应机切实的指导。或者有了方法,又缺乏实践。

9、出世、入世的关系摆不正。佛法可促进世间法的顺利,使人健康安乐,而有的人却认为佛法是消极避世的,不利于世间生活,因此放弃佛法,得不偿失。

摘自《了道》

 


更新于:4个月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