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心是我们生命的主人,“知”即知“心”的本体,如明镜当台无染而现

2024-12-20 20:34

简介当我们不知“道”的时候……当中华文化离我们远去的时候……在座的,请问:什么是“河图”、“洛书”?不知道;什么是“道”?不知道;什么是“太极”?不知道;所以,叫不知“道”了!当下你问14亿中国人—— 你知“道”吗?99.9%的人回答“不知道!”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中国人不..

当我们不知“道”的时候……

当中华文化离我们远去的时候……

在座的,请问:什么是“河图”、“洛书”?不知道;什么是“道”?不知道;什么是“太极”?不知道;所以,叫不知“道”了!

当下你问14亿中国人—— 你知“道”吗?99.9%的人回答“不知道!”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中国人不知道中国自己的文化,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这正是现在危机所在。

我们说恢复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已不复存在了,政府已在大力弘扬,而我们却还懵懵懂懂,充耳不闻、事不关己,因为我们离中华文化距离太远了,根本不知道中华文化为何物!

—— 圣诞节了,一个人砍一棵松树,把棵活树砍下来,在棵死树上挂点纸放在那里,庆祝圣诞。这是形式主义! —— 那形式主义,毕竟还有个“形式”在!

其实你可以细致地去了解一下,耶稣降生到人间是很苦难的,他妈妈没结婚就怀了他,也像中国人一样会受到舆论指责的,耶稣也属于东方人哪,一个小女孩没结婚就忽然怀孕了,那她的社会地位是什么?

在一个严寒的冬夜,跑到牲口住的地方,把他生在了一个马槽里,那是很凄惨的! 跟我们现在的庆祝一点不相干的!

你庆祝啥?是庆祝耶稣生在马槽里,还是庆祝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代众生流血呢?是庆祝哪一个?—— 因为你不了解祂的文化了。

—— 好在,这还有个形式上的流行,你说中华文化流行个啥呢?中华文化是什么?这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才到了我们今天不知“道”了,那个“德”也就没有办法遵守了。“德”没有办法遵守,大家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那 “你家老人倒地了”跟“我”什么关系?

—— 商场里搞促销,为了两块钱一包的餐巾纸排队可以打起来,还没到饿肚子呢,就为了这个可以撕破脸皮吵架打架,中国文化已到了什么程度?

中原大地,皇天厚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是否该反省一下? 前面我们列举了那么多,这块土地上的祖先、文化!

—— 老子生在我们河南,函谷关,声播远播,留芳青史,也是五千言《道德经》的诞生地。在座的,我们了解《道德经》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说的是什么?只要提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问知“道”吗?都不知“道”!

—— 那我们玩的手机、电脑,依着互联网的这个翅膀,请问你能飞到哪去?不单单不能像天使一样自由翱翔,而互联网更像我们小时候玩的“面筋粘知了”,却把我们都给“网”住了!

手机,把我们变成了手机的奴隶;我们努力地买房子、车子,继而也成了房子、车子的奴隶;无论男人玩的汽车还是女人玩的化妆品,都没有一个“道”了,没有一个生命的核心,你就活在了现象里!心灵就是一种迷失的状态,永远在干渴、饥渴,灵魂永远在漂泊,精神永远是空虚。

—— 这种“空虚”跟你多少亿的身家相干吗? 钱,是流通货币,你有使用权,没有智慧使用不好还会有罪!“使用权”给你是福还是祸?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看来,“德”“福”若不相匹配就叫“祸”,所以“天欲祸之必先福之”。

我们可稍稍放松一下,长呼一口气,这个罪过不在我们……

不是我们把五千年的文明给弄丢了,不是我们这一代人不知“道”了,你问父辈,也不知“道”;你问祖父辈,也不知“道”……

道德信仰抉择出人生价值

—— 我们刚自广西、贵州、湖南一路赶来河南,王阳明于贵州龙场悟道: 在那里,“内”杀自己内心的贼,“外”杀山里的土匪,一个文人带兵打仗,保国安良;到了湖南,清时曾出了个曾国藩,也是个读书人呐!

王阳明

曾国藩

王阳明、曾国藩这两个读书人,拿起武器,洒血疆场,平定天下,为国尽忠,给我们制造和平的生活。

正是这些读书人有所领悟“道”的体验后,就会有一种人格的勇气与力量,一个为“道”所驾驭的人,就能去行持所谓“仁义”的范畴,“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这数千年的道德信仰抉择的是人生价值!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培育了炎黄子孙崇高的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

而我们今天因为不懂得“道”了,一个迷失于物质现象的人,才会为 “利”而不惜舍命啊 ……

—— 据媒体报道,现在有大学生为买手机,竞去卖掉一个肾;兄弟为了一点点小钱可以打破头;小孩子为了一点钱可以杀掉自己的父母。现在我们已沦为“声色的犬马、物质的奴隶”。

而对生命的核心却“不知不见”,是什么在操纵着我们的肉体?我们的肉体不过是个傀儡!它的主人到底是谁?

—— 后来,王阳明到法海和尚创建的镇江金山寺去礼佛时,看到一小院顺脚走进去觉得很熟悉,就要求寺庙的住持:“能否把这个门打开一下?让我进去看看。”

“这个门已封了50年了,任何人不得入内。”

“为什么呢?”

“这是我们以前的老方丈圆寂之所,祂的肉身还在里面,所以不让人参观。”

王阳明执意要进去看,住持也就退步了:“好,或许是天意吧。”及至进得门来,更加目瞪口呆: 这个场景太熟悉了。他环顾四周,发现墙上有字:

“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还是闭门人。”

—— 原来那个肉身即是他的前身。

王阳明的前世还是一修行人,史称他是“戴着和尚帽子的儒学家”,因为他也是在佛教里开悟或说“明心见性”后,再以实用的方法去推广其“心学体系”。

“心”,是我们这个生命的主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主人—— “心”,是我们这个生命的主人。

“心”在,我们的“神识”在,我们就是“活”的,这个“神识”只要一离开,我们这个身体当下就不能工作了,尽管四肢齐全、眼耳鼻舌都在。

—— 我们的生命是我们的神识! 我们认可吗?

我们今天就开始求这个“知”,我们生命的主人翁到底是谁?

要找到祂!

—— “心”有各种状态,王阳明曾言:“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无善无恶是心的本来状态,有善有恶是心的意念动了,去恶修善,就是我们的“心”要知道“红绿灯”、明“对错”、知“因果”,要把“心念”里的“恶”去掉,要遵守着“善”,这就是人生的修为。

“知”,就是知道我们“心”的本体,就像镜子一样,虽然“照”红花绿叶,却又不为红花绿叶所“染”,“照”到什么,镜子没有增加;“哗”那个东西去了,镜子也不留存,也没失去什么,那就是我们的“心”,是我们“心”的本体。

—— 这即是我们说的“知行合一”的第一步 “知”,先要知道这个“知”。

——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心”,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染污到祂,这就是“心”的本来面目。

当我们平时起心动念、有了善恶念时,我们就靠这个本然清净的 “心”的镜子、靠这个“良知”去“照”,去选择,佛教里叫“择法眼”: 什么念头是对的,什么念头是不对的,“择其善者而从之”,戒恶修善。这就是“心”的功用!

—— 同样,《大学》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就是我们的“心”,“心”就是明德。我有心,你也有心,我是痛苦的,不喜欢要的,那你的痛苦也不喜欢要,所以孔夫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反之,我喜欢的、你喜欢的,也可以给爸妈、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可以给有缘的、无缘的,这就开始发挥作用了;我们的生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将心比心,我们也开始给予人、给予这个世界,所以叫“在亲民”。

—— 因为我们的“心”就像猴子,心猿意马,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所以是要训练的。去训练这个“心猿意马”,把这个“野猴子”给降伏住,马上就到猴年了,这个“猴”到你家是抢东西还是送桃子,还不一定呢。我们长这么大,有没有训练过这个“心”?这是很重要的。

训练得熟了,这猴子就只干好事不干坏事,桃子果子、黄金财宝往你家搬,这是要修出来的,你没修,他就是个小野猴,跑到你家就往外搬东西。

——《济公活佛》里的那个老财主,只要做坏事瘤子就长大,做好事瘤子就减小,这个老财主天天就走到哪喊到哪:“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能修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了,如孔夫子所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到“不逾矩”,“我”时刻都在做好事的良性循环里了,那你的人生境界就高了!

一个人,一旦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会发现: 你会“与天地合其德”,你的生命从此将不再孤单。

我们忘记了“头上三尺有神明”

我们现在是不敢做好事,是因为不懂得这个宇宙里你不是孤独的,“头上三尺有神明”,我们中国人忘掉这个了!

—— 如果你相信、你知道,你头上有个监控器,你看到老人倒了你还敢不扶吗?监控器会把你拍下来,“一个老人倒在你面前你竟然不扶”,这将成为你人生的罪证!

无论老人还是孩子,从道义上你都要扶,从对自己人格负责的角度你也得扶! 你不是为了喝彩、表扬,而是为了确保自己的人格不受污染也得扶!

—— 我们中华大地十几亿人,会发生这样的事,是因为这个概念泯灭了,大家忘记了“头上三尺有神明”,你相信很重要,这叫信心。所以我们弘扬佛法,就是恢复大家这样一个信心。没有了做好人好事的这种信心,这个胆子都没了,多么可怕啊!

我们要坚信:

人善人欺天不欺

人恶人怕天不怕

讲座现场

“缘起性空”,依此敲“道”的门

我们现在有没感觉到正能量?这个能量是无形无相的,这个能量本来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就形成了大虫洞,眼睛看不到,鼻子闻不到,但祂存在。

—— 因为“道”本身就存在!“本来存在”,是“道”的本然状态,而“道”要显现人格化,要在一个时空当中起作用,那是需要因缘的,佛教里叫“缘起性空”,“性空”的“道”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但要有“缘起”。

今天我们就是这样一个缘起,“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我们是把祂作为一个主题、一个研究对象来开显,当成一个“求知”的对境,依此我们在敲“道”的门。

阿弥陀佛!

 


更新于:1天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