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没有福怎么能遇到佛菩萨?
2025-01-05 21:05
简介我们学佛,学了几十年,对这两句话有很深刻的体会,确实是难,如果不难,这个人立刻就成佛了。在中国歷史上演出不难的,只有唐朝惠能大师一个人,对他不难,因为他具足了信跟慧。虽然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他心清净;不但清净,而且心平等。我们在《坛经》裡面细心去观..
我们学佛,学了几十年,对这两句话有很深刻的体会,确实是难,如果不难,这个人立刻就成佛了。在中国歷史上演出不难的,只有唐朝惠能大师一个人,对他不难,因为他具足了信跟慧。虽然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他心清净;不但清净,而且心平等。我们在《坛经》裡面细心去观察,能大师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确确实实是一味真诚,所以真诚心不是用来学佛的,他本来就真诚。真诚心就是佛,所以一接触、一听他就明瞭,其中叁昧他就能得到;不是用真心,难了。
因为诸佛、大菩萨在古时候讲经、说法、註疏,标準是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如果没开悟,难免言辞、註疏裡头有瑕疵。这些瑕疵,自己不知道,会耽误众生。古人把这个事情看得很严重,绝不敢轻易说法,不敢轻易下笔,这个道理我们了解,怕背因果。百丈禅师的故事,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不是五百年,是五百世,他投胎投到狐狸,畜生道,死了之后还是又投胎做狐狸,五百世。这是什么人?是一位法师,讲经教学的法师。有一个人向他请教,说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他说不落因果,这是错一个字,就受这么大的果报。这一桩事情引起后人很大的警觉,学佛,不但是学佛,做人都要学做老实人。老实人规规矩矩,不争名、不逐利、不求利养,平平安安过一生,这就是有大福报的人。大福报的人不想求人天福报,专想怎么样出离轮迴。所以他的目标方向跟一般人不相同,我怎么能超越轮迴,不再受轮迴苦了。
要超越轮迴,最低限度是阿罗汉果,证阿罗汉果就超越轮迴,阿罗汉是个代表。不用佛法,能不能修行到阿罗汉?能,什么方法都能。只要把见思烦恼放下,不论世间法、出世间法,只要你放下《华严经》上讲的执着,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着,你就成阿罗汉,就超越叁界六道,生四圣法界的声闻法界。所以佛法不是专利的,这个一定要知道,佛法是给你讲道理的,学不学佛没关係,任何宗教只要不执着,就是阿罗汉;不分别,就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佛,不一定是学佛才能成佛,不可以这个说法。不学佛也能成佛,六根在一切境界裡,不起心、不动念,他就是佛,他本来是佛。佛法是最公平、最平等的,没有丝毫执着,所以佛眼睛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只是现在迷了而已。他会不会觉悟?肯定会觉悟,只是早晚问题。所以佛待一切众生,自己谦卑,对他恭敬,这是什么塬因?性德自然的流露。我们是不认识,误以为他是众生,不知道他本来面目,错认了他,这裡面造成很多的误会。如果不觉悟,这个误会都有果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都是因,因一定感果,未来有果,一定感果。这个因果就是轮迴的道理,为什么会有六道轮迴。
念老註解裡头说,『人身难得』,《梵网经序》裡面讲,「一失人身,万劫不復」。这个话不是吓唬人的,是真话。六道裡面得人身的机会不多,我们自己如果冷静去反省就知道。得人身的条件,这引业,引导我们到人道来,在中国古代是五常,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有没有做到?在佛门就是五戒。但是五戒,在净业叁福,你看看它在哪裡?它在第二福。第二福,「受持叁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五戒都能做到就算是具足。所以在家居士受五戒,五戒可以受一条、受两条,这叫少分;受叁条、受四条,叫多分;五条统统都受,叫具足。
受五戒的基础,第一福要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具备这个条件,才能够入佛门,拜师,求授叁皈五戒。叁皈是佛门修行最高的指导塬则,叁皈,皈依佛是觉而不迷,皈依法是正而不邪,皈依僧是净而不染。落实在哪裡?落实在经律论叁藏,用经律论叁藏达到觉正净的目标。今天完全没有照这个程序去做,第一福没做到,就从第二开始,像盖房子一样,第一层没有,从第二层盖起,怎么能盖成功?所以今天佛教有名无实,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遇到好老师,真难得,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虽然不是完全清楚,比一般学佛的人清楚、明白多了。明白之后,真的,佛菩萨希望我们真正发菩提心,弘护正法,续佛慧命。这个事情不是凡人能做到的,凡人做不到,为什么?天下人都不干,我一个人干,这就不是凡人。发这个心不是为自己,为救度苦难众生,为拯救正法常住,这个愿不可思议,动机、行动、果报都不可思议,这是来救世的,不是一般人。
又《涅槃经》上说,「人身难得,如优昙花」。佛经上说的优昙花,中国也有昙花,昙花一现。台湾有,我在台湾那么多年没见过。我住在新加坡的时候,居士林有好几盆昙花,半夜开花,李木源居士打电话给我,叫我赶快去看昙花,昙花开的时候,大概只有半个小时,就谢了。我们赶紧去看,拍了照,是非常好看,开了好几朵,盛开。我们看它慢慢叶子就捲了,往下就垂下来了,一个小时之后完全谢了。这是说难得,时间太短,不容易见到。十二点多鐘,人都睡觉了,它开花,等你起来,花都谢掉。所以南洋人知道,都在那裡等,等到半夜看昙花。比喻人身难得,很容易失掉,寿命很短。
「盖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这是一个公案,也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祇树给孤独园讲经教学,有一天,佛就在园子裡面地上抓了一把土,把这把土撒到地上,手一放开,撒到地上,指甲上还留了一点,指甲上还有一点。陪同佛陀的这些弟子看到佛这个举动,就问释迦牟尼佛,您老人家这个,这什么意思?佛就告诉他,你看我抓这一把土,我手一放开,撒到地下,是地下的土多,还是指甲土多?指甲还留一点。那当然是落在地下的土多,指甲裡头很少。佛就说,人,现在是人,就像我手这样抓的这个土,我一散开,人过世了,来生还能得人身,就我指甲上的土。不成比例!百分之一都不到。一百个人当中,过世,九十九个都到别道去了,只有一个来生还得人道。在佛那个时代可以这个说法,现在不行,现在一万人当中,不知道有没有一个能得人身的?
能不能得人身,自己知道,具足五戒就能得人身,五戒欠缺就不能得人身。在中国古时候,五常,具足仁义礼智信这五德,决定得人身。这五个字失掉了,来生得不到人身。在这个世间,如果他能再加上上品十善,他就生天道,生欲界四王天、忉利天;再加上慈悲喜捨四无量心,他就生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愈往上愈高。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如果修禅定,禅定修成功了,色界天、无色界天,愈往上面去福报愈大,这是人中的少数人。
到现在世,最近这两百年,外国的科学传到中国来了,中国人好奇,所谓外国的月亮圆,一味去学外国人,造成一种风气,老祖宗的东西不要了,对老祖宗怀疑,老祖宗比不上外国人。对祖宗怀疑,对父母那个恭敬心就淡薄了。甚至于到现在,这两百年的末期,儿女杀父母的这个事情很多,在这个地球上到处都有。父母没有想到,生下你、抚养你,到最后是被你杀了。当然这裡头不是没有塬因,佛说得很好,儿女跟父母四种缘,前世的,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报恩的绝不会杀你,你对他再不好,他都会爱你、会尊重你,过去生中对他有恩;来报怨的就不然了,过去你杀他,他来是报仇的;有讨债的、还债的。
我们想想我们一生处事待人接物,对人是恩德多,还是怨恨多?我们对人是给予多,给他多,还是问他要的多?要是布施恩德,你的孝子贤孙就很多;要是跟人结怨,那你的冤家债主就多了;如果你布施,给的多,别人还债的就多,多少人都拿钱来供养你;如果你欠别人的多,讨债的太多了。这是世间四种缘,没有这四种缘,不会成为一家人,也不会成为你的朋友、你的助手,不可能,全是四种缘。缘有浅深、有厚薄,相聚的时间短,缘浅;相聚的时间长,缘深,就这么个道理。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就要晓得,要把所有的缘变成法缘,过去的恩怨情仇统统化解掉,这一生一起来听经、学教、修行,往生净土,成为法眷属。我们当中任何一个人,缘成熟了,到他方示现成佛,我们这一帮人去帮助他,做他的弟子,做菩萨弟子、做声闻弟子、做在家弟子,帮助他弘法、护法,这么来的。
没有过去的因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果,世出世间一切法,任何一法都离不开因缘果报。天台大师说得清楚,讲十如是,我们一般只讲四个字,十如是裡头四个,因、缘、果、报,他讲得详细。这是告诉我们,我们在这一生,这一生算你活一百岁,一百岁只有叁万六千日,不多,叁万六千块钱,你一天用一块,一百年就花光了,真的是很短。我们应该怎样打发这些日子,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生活,让这个叁万六千日不要浪费,活得有价值,活得有意义,你就成功了。今天我们总算搞清楚、搞明白了,行大善、积大功大德无过于念阿弥陀佛,造什么样的善事,没有念佛的这个善大;做什么样大功德,没有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功德大。我们搞了这么多年,总算是对这一句话肯定、承认、不怀疑了。
六十岁以后就是晚年了,不定什么时候要走了,中国称为花甲老人,这六十岁,一甲子了,叫花甲老人。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积极準备来生的资粮。这一生已经过去了,算是结帐了、总结了,往后我到哪裡去,这个关係可太大了!我们是非常非常幸运,遇到净宗,遇到《无量寿经》会集本,遇到黄念老的集註,把这个法门看清楚、看明白了,死心塌地,再没有第二个念头了。出世法的念头都没有了,何况世法!一切时一切处,自己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劝一切众生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别无二念。这是说人身难得。
『佛难值』,值是遇到,遇到佛非常不容易。释迦佛灭度了,底下一尊弥勒菩萨成佛,时间多久?他在兜率天命终,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一年也是叁百六十天,照这个算法,每一天,我们人间四百年,他的寿命四千岁,所以算出来大概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他才降世。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我们这个地球上,南阎浮提洲,经歷好几个小劫。一个小劫是人的寿命一次增减。佛经上告诉我们,人的寿命最长八万四千岁,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我们现在是减的这个阶段,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人寿一百岁,这过了叁千年,现在的人寿,平均人寿七十岁。往后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六千年,六千年之后地球上人是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这是一个小劫。弥勒佛来成佛,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七千后头是万,所以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这个增减劫,好几个增减劫,弥勒佛才来。现在说弥勒佛来了,那是应化身,不是到这个世间来像释迦牟尼佛示现八相成道,不是的,这化身来的。真难遇到。
这么长的时间,没有佛住在世间,众生苦,闻不到佛法。本经释迦牟尼佛有嘱咐,《地藏经》上讲得最清楚、最明白,世尊灭度以后,弥勒没有出世之前,这么长的时间,度化众生的使命就委託给地藏菩萨,所以地藏菩萨代理佛教化众生,这是在相上讲的。为什么叫地藏菩萨,不叫别人?地藏菩萨表什么法?代表是孝亲尊师,换句话说,他代表净业叁福第一福。没有佛住世,只要把这四句做到了,在这个世间也能过到幸福美满的生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地藏菩萨代表这个。高深的佛法没有人讲,也没有人学,这个可以,可以讲、可以教、可以学。更深的意义,是地藏菩萨帮助这些众生,植深厚的善根,所以弥勒菩萨出世,龙华叁会,度生无量,这些众生的根基都是地藏菩萨培养的,表这个意思。我们才真正领会到,第一福就是儒释道叁个根。这叁个根,十方叁世一切诸佛没有一个不重视,没有一尊佛菩萨教学不从这个地方扎根。无论世出世法,世间法,成圣成贤;佛法,成佛成菩萨;其他宗教,成神成仙,全都在这个地方扎根。我们要不重视,要不认真学习,我们就错了。
这个难遇,「《法华寿量品》云: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所以者何」,就是为什么?「诸薄德人」,他没有修道德,没有道德就是没有福报、没有智慧。这样的人,「过」,过是超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或有见佛,或不见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诸比丘,如来难可得见」。这是真的。所以遇到佛,我们遇到佛法,都是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不是善根福德深厚,你就遇不到。于是我们要了解,这些善根深厚的人,虽遇到佛法,也会做错事,什么塬因?烦恼习气太重。尤其生在现前这个世间,圣贤教诲中断了两百年,到这个世间来,习染就不间断,习气、染污天天在薰习,纵然有善根福德也被障碍了,他也做错事情,他也堕落、也迷惑了。这个现象是必然的,无可厚非,换句话说,这个现象是正常的。他要能够敌得过,不被染污,那他非常明显,他是佛菩萨再来的,凡人做不到。他造因受报,在这个世间不断继续轮转,到哪一生、哪一世他的善根福德能够跟外面这些诱惑抗衡,他能战胜,他那一生就成佛了,缘就成熟了。这就好比一个人,做错事情受果报,受尽了苦处,然后他印象深刻了;又来找我麻烦,我这一次不上当了,他才能回头得了。财色名食睡的诱惑,我不上当了,这一世他就能超越了;如果还有稍许被诱惑的,他还要轮转几次。
所以理事都搞明白了,我们自己的心就平了、心就定了,外面世界怎么个变,我不变,我就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什么都不要管了。你管是白管,没人听你的;纵然说听你的,阳奉阴违,表面上听你的,背后他还是另外一套,你又何必?不如好好的念佛往生,做一个好样子让他看见。让他看见就是给他种善根,念佛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最后来一次作证转,叁转法轮,给你作证。这个话,佛当年在世,五时说教,常常开演。
「又当年佛在印度王舍城时,城中仅叁分之一人见佛」,见过,「另叁分之一人但闻佛名,而未见佛。更有叁分之一人,不见不闻,可见值佛之难」。叁千年前,佛出现在印度,那个时候这个大地人口少,大自然的动物很多,没有交通工具。中国一直到清朝,两百年前,交通工具是马车、牛车,最大的运输工具是帆船,旅行都是徒步,步行。一天走六、七十里,这是正常的速度。我们抗战期间行军,每天最短的六十里,最长的距离是一百二十里。一百二十里,从早晨天还没亮就出发,到晚上差不多八、九点鐘到,那走得很辛苦。一百二十里就是今天六十公里,天天要走,大概一个星期休息一天。跟日本人打八年仗,我们就走了八年,居无定所,过着流浪的生活。背一个小包袱,很简单的一个铺盖,一床被叁斤重,最小的一床小被子,外面一个毯子包起来,两套换洗衣服。那个时候人心非常淳厚,走到任何地方,陌生人他们都同情我们逃难,都来问候、都来帮助,跟现在社会完全不一样,人情味很重。现在一切便利了,人情味没有了,人与人之间那种亲爱完全没有了,信心没有了。从前人相信人都是好人,没有想到这世界有坏人,没想到。现在信心没有了,自己对自己都不相信,他怎么会相信别人?所以福愈来愈薄。
没有福,怎么能遇到佛菩萨?不但遇不到佛菩萨,一个真正有德行、有学问的人都遇不到,那都要福报。福裡头还得要有缘的,没有缘,他看不顺眼,他不理你,遇到也等于没有遇到。这个多结缘是一桩好事情,早年李老师对我们这一批学经教的学生,常常劝导我们,多结法缘,将来你讲经教学法缘殊胜。你要不结缘,讲得再好,讲得天花乱坠,没人爱听,不是你讲不好,你跟那个人没有缘分;果然有缘分,他讲得并不好,可是他听得很欢喜,缘分很重要。
这下面说,即前面经中所说的,「若闻斯经」,这是讲闻到这部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真正不容易!你听了,你要能相信,不怀疑,喜欢听,这个乐是喜欢听,能接受、能理解,能够依着经的教诲去修行,这是难中之难。为什么?听到这部经,信乐受持,这个人这一生决定得生。李老师跟我们讲,修净土同学当中,真正能做到这一句,大概一万人当中有叁、五个,不是多数,决定得生净土,决定一生成佛。
「慧能生解,故闻经信乐」,所以这人有智慧,与认识字、不认识字没有关係。确实有很多阿公阿婆听到这个经生欢喜心,他不认识字,他学念经,一句一句的学。经,他会念,换一个地方拿字给他认,他不认识,在这个经上他认识,换个本子他不认识。这个他念得顺口,他一句一句会接下去,心定、心专,他懂裡头意思。最怕的是心浮气躁,心裡头有妄念、有杂念、有妄想,智慧就没有了。要知道你想的、你念的全都是虚幻的,错了,不应该有这些念头。要把念头换过来,换成阿弥陀佛,这是真智慧。我把我所有的念头、所有的这些想法,全都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对了。
底下念老总结这叁句,第一个「人身难得」,第二「佛法难闻」,第叁「净宗难信」。真正修学净宗,这叁个难都度过。「今则难得者能得」,得人身;「难闻者能闻」,闻到大乘;「难信者能信」,相信净土,信愿持名。「復加以慧解」,对这本经能够理解,能生信心,断除疑惑,这些困难全部都度过。「佛劝行人,当深信切愿,念佛求生,切莫错过。此回若错,则真成错矣」,那就真错了。念老末后这几句话,苦口婆心。由他口裡说出来,由此可知,他在晚年一心念佛,专求净土,做榜样给我们看。我们再看下一首偈,「信受得度」,分两个小段:
【若诸有情当作佛。行超普贤登彼岸。是故博闻诸智士。应信我教如实言。】
这四句偈,念老在此地告诉我们,「右之二偈」,「如来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开示」,后半偈,「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再加上这一首,这两偈「总结全经」。「本经之首第二品名德遵普贤」,普贤菩萨跟净土宗关係非常密切,我们在大乘经裡面可以看到。在中国提倡《无量寿经》,劝导大家念佛求生净土,第一个人是东晋慧远大师,被称为净土宗的初祖。在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这个教区,这个世界多大?黄念祖老居士告诉,十亿个银河系。一个银河系是佛经上讲的一个单位世界,一千个银河系是一个小千世界,再乘一千、再乘一千,叫叁千大千世界,所以总共十亿个银河系,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区。在这个教区裡面,第一个提倡念佛求生弥陀净土的第一个人,普贤菩萨,所以普贤菩萨是娑婆世界净宗初祖。还有更大的,遍法界虚空界第一个提倡念佛求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是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法界初祖,普贤是娑婆世界初祖,慧远大师是中国净宗初祖,都是全心全力提倡。
本经第二品「德遵普贤」,第二品是序品,没有入正宗,「与会菩萨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是经的开端、序分。在家菩萨众,第一句话,在家菩萨修行举了十六位,「贤护等十六正士」,这十六位在家菩萨都是等觉菩萨,跟普贤菩萨地位平等。这个意思说明,这个法门在家菩萨多,修的人太多了,在家菩萨契机。出家菩萨?出家菩萨都搞八万四千法门去了,都认为自己的缘很殊胜,走那些门,只有这个法门在家菩萨多。所以你看这个经开头,普贤,到这个经结束也是普贤,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在极乐世界,每个人所修的就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华严。那我们知道,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讲的经教,讲什么?无量法门统统都讲,没有一个法门漏掉的。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想学什么法门都很容易,佛都教你,到你大彻大悟之后,你就完全念佛了,为什么?报阿弥陀佛之恩,只有念佛才能报佛恩。
到这个经结束,偈颂裡面我们看到,『若诸有情当作佛』,这是说你在这一世,你应当要作佛去了。『行超普贤登彼岸』,你不但是遵普贤之德,你超越了普贤。我们看註解,註子前面说,「前云德遵普贤,今云行超普贤者何耶」,何耶是问话,下面给我们解答,「且此一句乃《唐译》塬文,译者乃唐叁藏法师菩提流志」,菩提流志翻译的经很多,绝对不会翻错。「译文自当不违经旨,且《唐译》于经首亦云会众咸共遵修普贤之道」,跟我们这个会集本,「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意思完全相同。「可见前之德遵普贤与后之行超普贤,俱是梵经塬旨,而非译笔有误也」,这一点,先要相信经文,不是翻译有错误,确确实实是塬文。「且此不但无误」,不但没有错误,「而实是释尊慈悲至极」,释迦牟尼佛慈悲到极处,「剖出心肝,与众相见。盖普贤乃大行菩萨,表差别智」,代表后得智。文殊代表根本智,普贤代表后得智,「称为华严长子」。
「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愿而称王」,叫愿王。「以普贤之愿,广大无际,穷劫无尽,导归极乐,利济无尽,故称大愿之王」。这个几句,我们略说一说。在中国大乘佛教,以四大菩萨表法。中国四大名山,第一个是九华的地藏。菩萨的德号就是表法的,地是大地,大地有宝藏。佛经上常讲的七宝,金、银、琉璃,佛经上讲的玻璃是现在讲的水晶,玛瑙,这些珍宝都在大地,从大地开採出来,我们才得其用。佛用地比喻我们的心地,心地裡面的宝藏更多,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都没有办法称计的。这些宝藏在极乐世界全部开显出来了,人得其用。极乐世界的大地是琉璃,琉璃是什么?翡翠,绿色的玉,透明的。极乐世界没有泥沙、没有土,泥土没有,所以从地面上看到地底下。一切法从心想生,都是念力变现出的境界,美妙无比。地藏菩萨表这个法。
世间人把这些宝藏开採出来,人得其用。我们心地宝藏,用什么东西开採?就是用孝亲尊师,孝、敬就是开採心地宝藏的工具。你没有这个东西,你心地有,开採不出来,你永远得不到受用。所以佛法从哪裡学起?从地藏学起,《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实在讲,这一部经全是讲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也可以包含「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地藏法门就是净业叁福的第一福,从这裡学起。有这个基础,才能够提升,提升到第二福。第二福是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观音菩萨代表大乘教上常讲的发菩提心。观音菩萨代表发菩提心,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要发清净的菩提心,救苦救难的心,平等的救苦救难心,究竟圆满的救苦救难的心,要把人救到底。什么才能救人?智慧,所以文殊代表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根本智是自性本定,因为自性的智慧是从自性本定裡面流出来,因定开慧。流出来这些智慧,变成在日常生活当中全部兑现了,这叫后得智,普贤菩萨代表。
我们把根本智比作电流、电源,从自性裡面流出来。后得智是什么?是电灯、电视、所有的电器,那个东西流在裡头就发生作用、起作用了,我们在生活当中全享受到了,后得智就这个意思。你有千千万万种的电器,它一到了就活了,全都灵光了,管用、起作用,这个作用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讲的华藏世界。华藏世界完全是根本智变成了后得智,起作用。这个比喻大家容易懂。所以普贤代表差别智,差别智无量无边,也就是所说的无所不知。文殊代表根本智,是般若无知;起作用,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是差别智,般若无知是根本智,没有根本就没有差别,先有根本,然后才有后得,就是先有本,才有枝叶花果,那叫后得智。
所以普贤的愿,愿愿广大没有边际,你才能成得了佛。普贤菩萨第一个修礼敬,礼敬从哪裡来的?从孝养父母来的,对父母叫孝,对一切众生叫敬。对一切众生跟对父母没有两样,字用得不一样,实际是一样,把父母那个孝推广了,就是敬。礼敬裡面第一个是老师,对一切众生要像对老师一样的礼敬。对老师的礼敬,跟对孝养父母那个孝敬,是相同的,没有等级的,所以它是平等的,它是普遍的、是清净的,普贤大士之德。它依据什么理论?依据理论是自性,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是自性所生所现,所以一切法跟自己是同一体,这是所依据的理论,也就是《观经》上所讲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法界根本是个平等的,不能有分别的念头,一分别你就错了。
佛经上千经万论都是分别,它那个分别就是不分别,是为了说话、沟通意见方便起见,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佛自己没有分别,恆顺众生,随喜功德,这叫随喜。随喜裡头的分别,跟不分别是画成等号的,心裡头确实没有分别,事上你怎么分别,我随顺你。为什么?你还没觉悟,你觉悟就不分别了。所以佛跟佛在一起没有言语,不但没有言语,连起心动念都没有,不起心、不动念。如果凡夫听到了,他愿不愿意成佛?不愿意,一天到晚在一起不说话,不起心、不动念,这有什么味道?这个佛,我不要。他不懂,那个裡头才有真乐!你不入那个境界,你没尝到,所以你不会懂,那才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
有人懂得,没人看懂。真正修行人,愿意住在山裡、住在山洞裡头,跟任何人不接触,他快乐无比!看到你们这些人一天到晚生烦恼、造罪业,不一样!他要没乐趣,他怎么可以跑到那裡一个人躲起来?一个人躲起来,独乐乐,真快乐。说修苦行,别人看到修苦行,他自己,人怎么那么傻瓜?决定是离苦得乐,哪是离乐得苦?哪有这种道理!只是他那个乐太高了,我们看不出来,我们也想像不到,真乐。这种乐,小乘法裡头都说得很多;世间法裡面,《论语》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是喜悦,那个悦不是外头来的,那个悦是独乐乐,别人无法享受的。
两尊佛碰在一起,一个山洞裡修行,都在打坐,一天到晚一句话不说,他们两个那个欢喜没人知道。他们对于遍法界虚空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众生有苦有难,他们去救助,他们在打坐,没动,救度众生事情都做到圆满了。这是什么?化身去了,真身没动,化身去了。化身是后得智,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是用什么方法来协助就用什么方法,巧妙到极了。问题解决了,他的化身不见,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心地清净平等,丝毫没有受到干扰,这是佛菩萨的境界。不像我们,起心动念都受到外境的干扰,内有贪瞋痴慢疑,外有七情五欲。他能如如不动,能圆满成就一切功德,这是什么?没有别的,心量大,真正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贤首国师的《还源观》上「含容空有」,这叁个周遍第叁个,含容空有。什么是自己的心?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的真心。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的现象是自己的身相,法身,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是他的法身。于是乎我们就体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怎么流出来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普贤之愿,广大无际,穷劫无尽」,目的,「导归极乐」。所以「利」,利是利益,「济」是慈悲救济,无尽!「故称大愿之王。是故本经来会圣众,咸遵普贤之德也」。《无量寿经》一开端就跟我们说,第二品裡头,品题「德遵普贤」。释迦牟尼佛讲这一部《无量寿经》,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不离开普贤。普贤菩萨在座,经一开头要提到他,到最后结束也提到他,这个意思很深很广,要我们以普贤菩萨做榜样,以普贤菩萨做模範,向他学习。于是净宗法门圆极顿极,普贤、文殊代表华严境界。
「但此经中,世尊于方便中独垂方便」,这个意思就是说方便到极处,「于圆顿中更显圆顿」,说方便,无量法门当中这个法门是最方便的,真正是第一方便。圆顿,圆是圆满,顿是顿超,它没有阶级。菩萨修行,从十信到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个位次,步步高升,这叫渐,逐渐往上提升。顿,这就不是渐了,顿可以从凡夫一直到佛的果位,没有当中阶级。有没有这个法门?有,这个法门叫圆顿法门。圆是圆摄,把五十二个阶级统统包括在其中。像现在坐电梯一样,五十二层的高楼,乘电梯一下就上去了,有没有经过当中?有经过,但是没有停。电梯门打开,你进去,门再打开,到了,当中五十一个阶级全在其中。圆顿大法当中更显圆顿,没有比这个更圆,没有比这个更顿。
顿到极处,一念就成佛。第十八愿讲的,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决定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决定成佛。真有这种人,你要问他,他为什么能?没有别的,他能放下。我们再问,那些人为什么不能?不肯放下,没有别的。你肯放下、你不肯放下,没有任何人干涉你,全在自己做主。你说别人妨碍,假的,谁能障碍你?你放不下是真的。你为什么放不下?那你问你自己,别问别人,与谁都不相干,这个道理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遇到这个法门,我们要真正相信祖师的话,像莲池大师、蕅益大师、近代的印光法师,就可以把一切经教统统放下,去学那个乡下的阿公阿婆,不认识字,不知不觉,就一句佛号念到底,那就成功了。他们随时都能往生,而且都是上辈往生,为什么?他心裡头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心中就一句佛号,想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能去得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接着看底下这一段,「直以信愿持名一法,广摄六度万行,圆摄十大愿王」。这个要记住,信愿持名一法,广摄六度万行,那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大乘,小乘就不必说了,无量法门就在这一句名号当中。普贤十大愿王,这是表《华严经》的修行祕诀。《华严》修什么?就是普贤十愿,普贤十愿就是《华严经》修学的纲领。你看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直入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全都包括了。「摄尽普贤无边行门。会归文殊一行叁昧」。所以常说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一句话,说的人、听的人都未必真知道,为什么?真知道了,他就死心塌地一直念下去了,你问他什么,他都不会理你。为什么?理你,浪费时间,浪费他的精神,不理你了;不理你就是理会你,就是告诉你念佛重要,其他全是假的。念佛比吃饭、睡觉都重要,这没人知道,世出世间第一等法!
相关图文
最近更新
Copyright 2024 Inc. AllRights 学佛网 TXT XML 浙ICP备202301801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