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节,佛欢喜日,你了解吗?
2022-08-01 22:59
简介正文盂兰盆节是指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日,也被称为“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gui节”。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佛教徒要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陀和僧侣。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于盂兰盆节的来历与习俗吧。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ullambana)是梵语乌蓝婆拏,..
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ullambana)是梵语乌蓝婆拏,“盂兰”译作“倒悬”(人被倒挂),盆是指盛放供品的器具,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
释迦牟尼佛有一位重要弟子,名唤目犍连尊者,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称,相传尊者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gui,尊者通过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了焰灰,尊者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尊者依佛意行事后其母终得解脱。
西晋时《盂兰盆经》被译成汉文,因为其中提倡,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与儒家传统的,孝顺父母的思想相符顺,普受历代君王的赞扬和重视,并在中国广为流传。
唐朝时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宫中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城中的寺院也要备办供品,宋朝时儒释道合流日趋明显,民间将佛教的盂兰盆会,与道教的“中元地官节”相结合,诵经普渡流行开来,因此延生了“中元普渡”的民间习俗。
到了清朝时,民众对七月十五的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普遍举行盂兰盆法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场、放焰口,演《目连救母》戏,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夜晚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十分热闹。
何谓“自恣”?这与僧团结夏安居的制度有关,佛住世时的印度,因气候湿热、夏季多雨,因僧众们外出行走时,怕踩死昆虫等生物的缘故,因此佛陀制定了,“结夏安居”的制度。
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这段时间,所有僧侣皆不外出,聚集一处、坚持戒律,于七月十五日僧行自恣法,即请僧众举出各自所犯之过失,于大众中发露忏悔而得清净,自生喜悦称为自恣。
结夏安居的僧众,经过三个月的精进用功,清净守护、实践戒法,德行圆满的缘故,故佛教界亦称此日为“佛欢喜日”,“僧宝节”、“供seng节”,以“供seng大会”或“供seng斋”,来表达对僧众的恭敬供养之心。
七月十五既称“佛欢喜日”,则佛因何而欢喜呢?
十方诸fo因见僧众
能安居精进修行圆满
故生欢喜
僧众能自我反省检讨
有犯过者均能发露忏悔回复清净
故令佛欢喜
佛闻解夏后僧众报告
或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畅佛所愿
故令佛欢喜
佛见众生,舍恶向善
转迷成悟,返妄归真
离苦得乐,即畅佛出世本怀
故佛欢喜
出家修行不务世俗营生
是故比丘亦名“乞士”
上乞无上菩提
下乞色身供养
众生gong养得福故亦名福丨田丨僧
G yang 僧 人会怎样?
“若能以饭食、卧具、医药供养十方僧众,籍此十方僧众清净共修,功de回xiang之力,能使gong养者,往昔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远离三e道,现世父母及其本人,长寿无病无恼,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乐。”---《盂兰盆经》
相关图文
评论问答
最近更新
Copyright 2024 Inc. AllRights 学佛网 TXT XML 浙ICP备202301801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