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A 1145经至1150经,此六经重点叙述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与佛陀的一些因缘事迹。

2023-01-10 17:30

简介漫说《杂阿含》(四十二)(卷四十二)1145经至1150经,此六经重点叙述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与佛陀的一些因缘事迹。1145经阐述佛陀为波斯匿王说布施良福田。关于波斯匿王此人,如果从史学的角度讲,可以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对待。有篇文章叫《杂阿含经中的波期匿王》(作者为哈..

漫说《杂阿含》(四十二)

(卷四十二)

1145经至1150经,此六经重点叙述拘萨罗国的波斯匿王与佛陀的一些因缘事迹。

1145经阐述佛陀为波斯匿王说布施良福田。关于波斯匿王此人,如果从史学的角度讲,可以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对待。有篇文章叫《杂阿含经中的波期匿王》(作者为哈磊,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98级硕士研究生),对波斯匿王进行了大致的分解,可供参阅。我个人对史学考证没有多大兴趣,故而对波斯匿王其人没有辟出专文去琢磨,只能在诸文章中叙述一些点滴。

波斯匿王问佛:“世尊!应施何等人?”——就是什么人值得布施?

佛回答说:“随心所乐处。”——佛陀回答很高明。

王又问:“应施何处,得大果报?”

佛陀并不同意这种问法:“大王!此是异问。所问应施何处?此问则异。复问施何处,应得大果?此问复异。”就是说波斯匿王这种问法有问题,这也难怪,虽贵为国王,也免不了凡夫之愚,总想着施舍了得个好果好报,就好像传说中达摩与梁武帝之间那段并不投机的对话——佛陀也同样给予了不如法的回答。

佛陀举例道:“譬如此国临阵战斗,集诸战士,而有一婆罗门子,从东方来,年少幼稚,柔弱端正,肤白发黑,不习武艺,不学术策,恐怖退弱,不能自安,不忍敌观,若刺若射,无有方便,不能伤彼。云何,大王!如此士夫,王当赏不?”战场上需要智勇双全的斗士,倘若让一个不学无术的弱书生去战场,不要说拿起武器,就是连观看战斗的勇气恐怕都丧失殆尽。佛陀问,国王你欣赏这样的人吗?这样的人种姓高贵,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可是就是派不上用场,让他去装腔作势做做祭祀倒还马马虎虎。波斯匿王回答说“不赏”,是必然回答。相反,若是有一个人“善学武艺,知斗术法,勇健无畏,苦战不退,安住谛观,运戈能伤,能破巨敌”的话,那么这种人就值得重赏。

佛陀用这个譬喻的用意何在呢?“如是沙门、婆罗门远离五支,成就五支,建立福田。施此田者,得大福利,得大果报。”五支就是五盖,即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等五种烦恼盖。对于普通人而言,想舍离此五支比登天还难,因为它们就堪比百万敌军铁甲难以攻克。对于普通人而言,不要说与这样的敌人交手,就是多看几眼,怕都是难事。然而出家沙门们却能视死如归,在千军万马上拼打厮杀,可谓“善学武艺,知斗术法,勇健无畏,苦战不退”,且能做到“安住谛观,运戈能伤,能破巨敌”,这样的神勇之士,岂不是世上最好的福田吗?所以佛陀对波斯匿王说:“大王!如是舍离五支,成就五支,建立福田。施此田者,得大果报。”

本经重点:三宝之一的僧宝,乃为世间上佳福田。若布施此福田,必获大利。(11.13.)


更新于:2023-01-10 17:30
评论问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