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生大士:当然要将烦恼以为道用!然而,只有孔雀能够以毒为食

2023-04-28 03:30

简介莲师心要建言 第四章甘露金鬘顶礼伟大的上师莲花生!以“乌迪亚纳的莲花生”而为人所知的他,是三世诸佛的化身,是拥有不可摧毁之遍知的伟大持明者,他受到西藏统治者赤松德赞国王的迎请而来到西藏。当他驻锡此地时,我,措嘉,以伴侣和侍者的身分来承事他。有一回,当我..

莲师心要建言 第四章

甘露金鬘

顶礼伟大的上师莲花生!以“乌迪亚纳的莲花生”而为人所知的他,是三世诸佛的化身,是拥有不可摧毁之遍知的伟大持明者,他受到西藏统治者赤松德赞国王的迎请而来到西藏。当他驻锡此地时,我,措嘉,以伴侣和侍者的身分来承事他。有一回,当我们停留在霄投的堤卓洞穴时,上师为我直指心性,让我认证了《大圆满最密无上心髓》的意义,我透过直接体验的见地,对本然境界有了定解确信,不再留有任何假设揣想。为之感到如此震摄感动,我,卡千的公主,如此问道:

奇异哉!伟大的上师,既然《密咒心髓》的一切要点,都包含在体性、自性以及悲能三个要项当中,那么,此三者是否也会出现任何偏颇背离的状况呢?

上师说:措嘉,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好!《最密心髓》的一切要点,的确涵括在体性、自性与悲能当中;行者若是无法了解这些,便会步人偏颇的歧途。加以解释的话,其中还包括四个要点:偏歧的方式、已偏歧的征兆、偏歧的缺失,以及偏歧的后果。

第一点是“偏离体性”的方式。一般来说,“体性”指的其实就是你无二元觉性的本然状态,亦即无有戏论造作、鲜活不陈腐的明觉。从本初至今,这个觉性一直都是那“非由何物所成的空性觉知或认知”。若非属上述状态,却训练自己将觉性“想像”为空性,那么行者便是没有远离“攀执空性”的概念心;如此,行者便步人了所谓“断边空性”的歧路中。

已偏歧的征兆是,行者会开始发表此类言论,诸如:“上无诸佛,下无众生!既然事物不存在,因此一切皆空空如也!”

这类偏歧的过失,便是会产生“一切皆空无”的概念想法。这样的心态会使你舍弃诸如虔敬心和净观、皈依和菩提心、慈爱与悲心的种种心灵活动,你反而会涉入世俗事务的追求。由于与罪恶产生关联,这样的心态使你放荡地投入于不善行为之中。以这种扭曲真谛的方式来行动的人,除了堕入金刚地狱之外,无他处可去。

由于曲解了“善”的真谛,这种疯狂修行的结果,就是投生为断见持有者;由于曲解了因果的真谛,你仓皇地挣扎于苦痛的海洋中。

措嘉,有许多人声称他们已了悟空性,但其实只有极少数真正了悟究竟的本然境界。

此处,关于“自性”这方面,也有落入偏歧的四个要点,其中第一点是“偏离了自性”,陈述如下。空性明觉之自性光辉光灿地展现为三身与五智,这并不是说三身有着具有脸孔与手臂的身体形式,也不是说五智带着色彩,也不由任何有限之属性所组成。空性的自性光辉,就只是与空性无二无别的觉知或认知特质;而无法认出具觉知力的空性,其实是双融一体,就称为“明觉偏歧为(二元)的感知”。

行者落入这类偏歧的征兆,就是会以极端的方式来解说所有佛法名相。就算是教导或被教导了描述这双融无别的种种辞汇,他的心还是无法理解此中要点。

这类偏歧的缺失就是,将所感知客体执以为实的概念心,使得你无法了解唯识的教法。若是对哲学派别有着强烈的执着坚持,你便会与那通住遍知(正觉)的道与次第分离。执着于所感知者为坚实的实存物的人,是不可能步向解脱的!

以此方式落入偏歧的结果是,于外,我们会因为将有所展现的明光误以为是实体,而投生到色界等处;于内,这种偏颇的心态,认不出觉性即是空性的觉知,肯定不会是通往解脱的成因。

措嘉,许多人宣称他们已经认出明光,但是只有少数人真正娴熟觉空一体的境界!

此处,关于“悲能”也有四个落入偏歧的要点,其中第一点是“偏离悲能”的方式。在本质上,无论种种心念如何展现,这些从觉性中展现为空性觉知之自然光辉的心念,除了是空性的觉性之外,再无其他。无法了解这点,就称为“偏离空性明觉”。

已落人这种偏歧的征兆就是,我们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开始深陷此生的(世俗)事物中。

这类步入歧途的缺失就是,这样的概念心态,即心念的显现尚未明现为法身时,会将你捆绑在一切起心动念的罗网中,因而麻痹了你的心灵修持。你潜在习性中主要的负面习气,会使你只想汲汲营营于此生的目标。如此被困在二元迷惑的枷锁里,你已将自身紧紧圈链于希望和恐惧之中。

以此方式落人偏歧的结果是,由于无法认出念想的偏颇,因而使习气变得坚硬固实;由于没有忆持因果的必然法则,而将自己的生命耗费在散乱迷惑中;而且,死亡到来之时,你便会步入歧途,进入三界之中。

许多人宣称自己远离了念想,但只有少数人真正了解“念想生起即解脱”的要点。

明妃措嘉又问:不断除这三种落入偏歧的方式的话,实为无义可惜,那么我们又应如何转化这些偏歧的方式呢?

上师答复:措嘉,明觉的空性体性并非由任何人所创造,明觉之空性体性也非由因和缘所生,是本初以来就有了。有要试图去改变或修正明觉,就让明觉保持其如实的状态吧!如此你将免于偏歧,并在本初清净的境界中觉醒。

同样的,你的觉知本性自本初以来,便与空性不可分地任运现前。它的表现或展现,这个无论生起什么都不受束缚的能力,并没有实质的存在。要认出(明觉的)三面向其实是广大不可分的一体,这样你便会以三身不可分的状态觉醒。

明妃措嘉又问:何谓偏离了见、修、行呢?

上师答道:仔细听着,措嘉!首先,第一项主题“见”的部分有五点:见地本身的偏歧、居住处所上的偏歧、友伴上的偏歧、烦恼所造成的偏歧,以及偏颇一边的偏歧。

第一点是关于见地本身的偏歧:佛法的一般见地,认为空性超越了边际之限,但是在此脉络中,心滴瑜伽士则承许空性是直接的实相。当你真正地、究竟地达到证悟时,空性和对实相的体验两者是无二无别的;但是如果你没有真正地、究竟地证悟,那么这个一般性的概念假设见解,便无法决定为真实义,这种情形就是见地上的根本偏歧。当你对实相的见地没有信心,反而将语言表述的假设见解以为是究竟义的时候,你会发表诸如下述这类言论:“一切都超越了参照点、非创造、且远离边见!”你善恶不分地行一切事,发出以下这类言论:“根本没有所谓的善与恶!行善不会得到利益,恶行也不会造成什么伤害!一切都是自由且相同的。”如此一来,你仍旧是一个凡夫。这就称为“暗黑弥布的邪见”,是所有见地偏歧状态的根源。

措嘉,如果你想要避免走向这样的歧途,(就应该知道),对实相无二元的本然觉知之见地,与深奥因果的行止是不可分的,要本着这样的了解来行一切事,这点异常重要。

第二点是居住处所上的偏歧,这类教示一般都说:那些对见地生起暂时了悟的人,若想圆满见地的究竟了悟,就应该前往隐蔽的空旷处,例如山中隐居处或是坟场。你或许暂时生起了见地,但是为了滋养你的见地,你必须待在山中隐居处。因为一个有害身心的居住地,可能就会使你的见地步入歧路。

措嘉,如果你想要避免走向这样的歧途,就要在山间隐居处滋养维续你的暂时见地!

第三点是友伴上的偏歧,这类教示通常都说:暂时具有见地的人,应该结交相符于佛法而且不会助长烦恼的友伴。若是与有害身心的友人为伴,你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他们罪恶行径的影响,而那是步入歧途的根本,因为这会让你去追逐此生的目标、阻碍你持续滋养见地,也会增加你的烦恼。

措嘉,如果你想避免走向这样的歧途,就应该切断这些非必要的友伴关系,并长住于静僻兰若处!

第四点是烦恼所造成的偏歧,暂时具有见地的人是无法完全克服烦恼的,行者会因为种种外在情境而卷入烦恼之中。卷入烦恼时,即便只有一瞬间,也造作了“业”。如果持续烦恼了一段较长时间,你就会造作恶业;也就是说,五毒会在六种感知的每个感知当中,造作出负面业力。你迟早都会得到果报,因此,无论感受到什么烦恼、无论什么烦恼使你的注意力松懈下来,你都必须立刻有所觉察。一切有情众生皆因自身烦恼之故而造作(恶)业,因此要训练自己对其生起慈心与悲心。要向你的上师祈请:“请加持我能将烦恼作为道用吧!”每天都要以净化烦恼种子的咒语来训练自己,最后放松安歇进入见地的境界,并以回向和祈愿来做结行。

如果能如此修行,好处是你将会得到暂时与究竟的果报;但是如果不这样修行,你便会陷人烦恼的泥沼中,而且无法圆满见地,这就是偏离正途最严重的根源。

措嘉,如果你想要避免步上这样的歧途,就要用对治法来对治你感受到的烦恼,如此以之作为道用!

第五点是俯颇一边的偏歧。即使是暂时具有见地的行者,都还是会落入一种偏颇自宗哲理思想的状态。他们从典籍中引证,带着偏颇一边的心态和成见,在自他、高低之间做着分别。这样的根本偏歧就是试图用凡夫的概念心去度量诸佛广大无边的见地,对之加诸种种概念设想。

措嘉,如果你想要避免步上这样的歧途,就要真实认证解脱的广大无边见地!

第二项主题是有关禅修上的偏歧,其中也分为五点:禅修本身的偏歧、禅修处所上的偏歧、友伴上的偏歧、来自错误禅修的偏歧,以及烦恼所造成的偏歧。

第一点,禅修本身的偏歧:这是指弟子无法了解上师所指出的直接实相;接着,弟子便因为混淆了体性、自性与悲能的真义,以及无法认出这三者是不可分的空性与觉知,而偏离了正途。

更进一步解释这点:在按照自己上师的口诀教授方式来修行之后,如果反而对身体与心灵的纯粹乐受产生执取心,你将会偏离正道而投生为欲界的天人或人类。如果你贪着那种纯粹无念之心的状态,你便会偏离正道而成为色界的天人。如果你着迷于清明和无念的状态,你便会偏离正道而成为净居天的天人。如果你贪着乐和杂念的话,你将会偏离正道而成为欲界的天人。如果你着迷于空与离念的状态,那么你会偏离正道而成为无色界的天人。由于这些状态,你便偏离正途而进入三界。

如果你阻断了感官对境之流,你便会偏离正道而进入空无边处。如果你阻断了感官知觉,犹如熟睡一般,那么你会偏离正道而到无所有处。如果在觉知仍然鲜活的时候去阻断所感知之对境,那么你便会偏离正道而进入识无边处。当你对自己的无所感知仍有所意识时,仍忆持着微量的乐受,你便会偏离正道而进入非想非非想处。这些就称为“落入一边的奢摩他之中”,当你死去、流转中阴时,便会继续在三界六道间轮回。

措嘉,不必要再堕返轮回,因此,要断除这愚痴禅修的偏歧!

此外,如果你相信凡夫看待事物与心的方式,你便会偏离正道而落人唯物的凡夫心之中。如果你认为物与心是真实存在或是不存在的,你便会偏离正途而成为常见或断见的外道边见者。如果你相信事物是“有别于心而存在”的,你便会偏离正途而成为声闻或是独觉辟支佛行者。如果你“主张种种感知就是心”,你便会偏离正途而成为唯识派的追随者。如果你相信世界与众生就是本尊,你便会偏离到密咒(乘)之中。如果不了解如何断除这些偏歧,禅修又有何用处呢!

那么,请赐给我断除偏歧的方法吧!明妃措嘉请求。

上师回复说:措嘉,如果你想要避免落入这样的偏歧的话,首先要有广泛深入的学习;其次,要专注学习直指心性的教诀;最后,在真正实修直指教诀时,要了解上述所谓的偏歧,指的其实就是对禅修的执着与攀附。“如兔睡鹰巢”的禅修比喻,或是以弓箭手的专注力的禅修比喻,这些状态都不真正是解脱的成因。无论你有什么暂时的体验,只要纯然地放松且如实地感受或浸*YIN*在这些体验中,不要企图去改善或是改变、不要怀着希望与恐惧、不去取受也不去排拒。当你对所体验的一切都远离了耽执时,就没有了会让你偏离正途的成因。

第二点要教导的是关于禅修处所及结交友伴上的偏歧,行者应该在具备正确特质的处所受训。如果你待在会令人散乱分心的寺庙,或是会让烦恼网缦更加纠葛的地方,你的贪念与嗔念会使你屈服于,便会因为道德上的污染,以及所受到的供养。和那些有害身心的友人为伴,会阻碍禅修上的进展,而且就像是为自己购买毒药一样。

措嘉,如果你想要真实地修行佛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去斩断与有害身心的处所、友伴等等的关系。所以,戒绝这些处所与同伴吧!

第三点是关于来自错误禅修的偏歧。当你试着要维持禅修境界时,你可能会经历昏沉、掉举不安,以及散乱①三类。

①此处的“散乱”,意指变得分心并丧失了正念觉察。{英译者艾瑞克·贝玛·昆桑}

第一类是昏沉,又分为六种:处所造成的昏沉、友伴造成的昏沉、时间造成的昏沉、食物造成的昏沉、姿势造成的昏沉,以及禅修产生的昏沉。

一、会发生处所造成的昏沉,是因为行者的驻留处是低地的森林或峡谷,或是在道德沦丧的地区或村落。你内心感到朦胧障蔽,明点变得不清晰,觉知或觉性感觉好似被云霭遮蔽一般,你觉得困顿想睡,身体也感觉很沉重。遇到这些情形时,要做净化仪轨并忏悔。前去广阔开敞的高处;在无云、天空澄澈的地方做禅修;打开窗户透透新鲜空气;想象自己就在一座雪山的顶峰,并已被一阵新鲜的微风吹拂。这些方法都可以去除处所造成的昏沉。

二、友伴关系造成的昏沉,发生在经常和道德污损的人相处,或是与质地不清净、可能在滥交的伴侣为伴时。这时,你自己会变得受到染污。若是发生这种情况,要尽力修持成就法和忏悔、净罪的仪轨。要对违犯三昧耶或是道德品行上有污损的人保持警戒心。要寻求具格的伴侣,帮助他或她接受灌顶,而且不要允许乱交的性关系,这样便能清除友伴所造成的昏沉。

三、时间造成的昏沉,包括春季或夏季时感觉到迷糊昏昧或困倦呆滞,这样的问题可藉着前去雪山或是类似的地方而被净除。

四、食物和衣服造成的昏沉,包括因他人的食物及污秽的衣袍而感觉昏暗与阴沉遮蔽。进行修持时,你应该远离他人的食物和污秽的衣袍,这样便可净除此类昏沉。

五、姿势造成的昏沉,这发生在初学者因为躺下或诸如此类的姿势等而变得困倦呆滞时。在练习禅修的时候,应该要遵循三姿或是金刚(跏趺坐)的姿势,鼓舞自心,活化你的种种感知,带着鲜活的明性来禅修,这样便可净除此类昏沉。

六、禅修产生的昏沉,这是由于带着沮丧消沉的心境来禅修,如此一来便会感觉极为朦胧迷糊和困倦呆滞。要将你目光的视线指向天空,用平衡协调的方式,让自己灵敏清醒,而且要让觉知敏锐分明,这样就会净除此类昏沉。

道次第的诸种典籍都教授到,昏沉与掉举皆起因于“无法提起觉知”的过失。措嘉,除非你精进努力,否则禅修的障碍是无法消除的!

第二类是关于掉举的状态,又分为两种:处所造成的掉举,以及情景造成的掉举。

一、处所造成的掉举发生于当你在清新的高处禅修,你的觉性开始变得活跃明亮,接着你的注意力受到搅扰,于是念头便开始骚动与散乱。如果你放任自己进入那些攫取注意力的事物中,你就会成为烦恼的猎物。处理这种情况的方法是,让你的视线指向天与地的交会点。如果这样还是无法让你平静下来,就运用声闻行者(向下)凝视的方法,有时要将心专注于一个对境上。夜晚入睡时,一边想像你的心进入脚底的两个蛋形的脉连结处内的黑色明点,这是教法之一;但是其实最好是把心专注在密处内的种子字“阿”上。当某个想法突然生起时,要认出这个想法,用“呸”,然后持气;之后,再全然地放松并任其所是。可交替轮流做的是去追踪思维者(是否存在),然后安住在找不到任何思维者的状态中,这样便能清除此类昏沉。

二、会发生情境造成的掉举,是因为外在事件发生时,你追逐于某个想法,然后你的心便开始变得激动,并溃散成烦恼。当这种情形发生时,要保持这样的心态——“无须做什么、任由其是!”要串习薰养慈心和悲心、醒悟力、方便与智慧,以及虔敬心。接下来便要如培养见地的阶段一样,继续修持练习,这样便会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类是关于散乱的过失,又分成两个部分:由于缺乏了解所造成的散乱,以及情境造成的散乱。

一、缺乏了解所造成的散乱,发生在无论做多少禅修都没有进展时。这是由于不了解如何将修持切分成不同的座间。你开始跟口诀教授和上师背道而驰,或者由于不了解如何辩别理论和禅修体验的不同,而让你变成一位愚痴的行者。

这种情况的解决方式是,祈请你的上师;培养对于口诀教授的确信;将修持区分为不同时段,然后多次重复修持。莫让自己涉入太多外在活动,要宽坦自在地禅修。当清明的觉受生起时,切断念头的纷扰散乱,然后再持续禅修,这样便可克服散乱,并且增益禅修体验。

二、情境造成的散乱,发生在某些外在事件使你掉入五毒或是六种感知当中,使你变得散乱分心且失去正念觉察。为了处理这样的问题,要立刻运用对治法,粉碎对所感知对境的执取,并且视之为神奇的幻相。

措嘉,如果想要断除这些的偏歧,你便要迎面棒打烦恼!

第四类是烦恼造成的偏歧:尝试要保任禅修训练的行者,会遇到为数众多的敌人与窃贼,也就是自身的烦恼。这些烦恼又可以区分为五种:嗔恨、骄慢、贪欲、嫉妒和痴迷,从这些根源又生起了八万四千种烦恼,使得你无法保任于禅修中。这些五毒当中的每一个都会使你卷入这五种烦恼中,让你更加陷入轮回。因此要像曾经失去唯一孩子的母亲,提高警觉的态度,防止自己因五毒而散乱分心。要像发现腿上有毒蛇一样地舍弃这些烦恼情绪。要认出这些烦恼情绪,保证正知警觉且正念觉察,接下来便要如培养见地的阶段一样,继续修持练习。除非以这样的方式来修行,否则恶业时时刻刻都会被造作出来。

措嘉,如果你想要避免这样的偏歧方式,便要正确地取受与断舍,丝毫不离于戒慎警觉,善巧地投身于对抗五毒的战役中吧!

无论如何,只要你的见地与修行尚未达到稳定,你就应该像只受伤的鹿一般逃到隐居静僻处。要像碰到毒蛇一样,逃离烦恼。

明妃措嘉又再问道:密咒行者不是应该将一切烦恼都以为道用吗?

上师答复说:当然要将烦恼以为道用!然而,只有孔雀能够以毒为食。能够将烦恼以为道用而无须舍弃烦恼的人,比优昙钵罗花还要稀罕。对于最高根器的行者来说,烦恼会展现为帮手;然而,对于较低根器的人来说,烦恼却会变成毒药。对于较低根器的人而言,断舍烦恼是比较好的!

要断舍多少或多久之后,行者才会变成熟练的能手呢?明妃措嘉问道。

当你不执着烦恼与感官欢愉,并且能将之视为幻相,如此,即使烦恼真的生起时,你也不需要厌抑烦恼,因为他们不会再有所危害了。而当烦恼未生起的时候,你也不会有造作烦恼或欢愉的欲望,因为你已远离了期待。当你可以这么做时,烦恼便是被以为道用了。试图以烦恼为道用,然而却仍执着于实有,就像苍蝇困陷蜂蜜中一样。

措嘉,要断除这样的偏歧!

第三项主题是行持的偏歧,又分为两个部分:不合时宜的行为所造成的偏歧,以及一般性的行为偏歧。

前者有七类:一开始,如蜂之行应该在闻、思、修三业之前;但由于如蜂之行是初学者的行止,在持瑜伽密戒时采用这种行止是错误的。

如鹿之行仅适用于修持道的时候。如果在持瑜伽密戒时采用这种行止,便是错误的,因为你的三摩地便会失去自在。

如哑巴之行,仅适用于已获得体验的要领时。所以当行者应该行如蜜蜂时,却采用如哑巴之行的方式,这便是错误的,因为他尚不能清楚区分言语和意义。

如燕寻巢之行,仅适用于得到个人体悟的时候。假若你已精熟于三摩地,却采用这种行止,这便是错误的,因为这会成为障碍。

如狂人之行,仅适用于禅修体验已经稳定的时候。如果只有部分体验,却采用这种行止,这便是错误的,因为你尚未完全了解全义。

如狮之行,仅适用于已圆满见地的时候。如果还在尝试获得体验的阶段,却采用这种行止,由于尚未对真如具有确信,你可能会被其他现象击倒覆没。

如同狗、猪之行,仅适用于已全然自在之时。如果在错误时机采用这种行止,你便会得到空行母的惩罚。

当你采用不堕败的行为方式时,你的个人体验将会展露为法性的内在本性。当你已经能掌握四大或五大种等元素时,你便能转化他人“缺乏信心”的观念,能让死者复活,并展示任何神迹。如果你扭曲滥用上述的行为之道,就称为“行持上的偏歧”,这样你将得不到任何成果。

措嘉,如果你想要避免落入这样的偏歧,就要遵循经典所描述的正确行止之道!

第二点是关于一般性的行为偏歧,你可能一时造作地维持某种行为模式,但是这样并不符合佛法。如果这种行为模式不能成为证悟之道,我们称之为伪善,这便造成了行持的偏歧。

措嘉,如果你想要避免在一般行为上落入偏歧,那就要确定你所采用的所有行为都能成为证悟之道!

第四项主题是果方面的偏歧,又分为两点:暂时和究竟的偏歧。首先,暂时的偏歧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在修持口诀教授之后,你将凡常的结果误以为是殊胜无上的果,又因此而感到骄傲自负。之所以称之为偏歧,是因为它阻碍了究竟的果。其次,究竟的偏歧发生在已证得果,却又陷入无法消融希望与恐惧的状态时,这个结果就会偏歧而又形成某种“因”。

措嘉,如果你想要避免这类偏歧,就要认出希望与恐惧是空无根基的!

明妃措嘉又问道:当行者了悟这现见实相的要点之后,仍需要生起菩提心吗?

上师答复:大乘和密咒乘两者,的确是因为生起菩提心的殊胜功德特质而显得出类拔萃。然而,除非你能于每天四个时段中,总是忆念死亡、无常、因果及轮回过患,此生种种情节也终将迅速飞逝。

你可能会宣称(自己)是大乘追随者,然而,除非你能为了一切有情众生而“持续不断地”培养慈心与悲心,否则你就是已经偏歧为声闻或独觉行者了。

你可能拥有高度的了悟,但是除非你时时刻刻都能正确知道如何做出正确的取受或排拒,甚至在因果的最微细层面上,否则你将会遭遇许多痛苦的处境。

措嘉,如果你想真实地修持佛法,就要让自己契入了悟的境界,悟入我刚刚所说的内容!

明妃措嘉再问道:修持“道”时,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上师答复:最初入道的阶段,任何会让你的心落入偏歧的情况都是障碍。尤其对男性来说,女性是最大的魔障;对于女性而言,男性是最大的魔障。而在一般的情况中,衣食则是最主要的魔障。

明妃措嘉又问:但是事业手印难道不是修持道的增上动力吗?

上师仁波切回复说:真能提升修持道的手印伴侣,比黄金还稀罕!

恶业缠身的女性啊,你将你的虔诚心给了好色的男性;你将自己的净观投注在你的甜心身上;你将所积累的功德供养给你的爱人;你将你的坚忍给了家居生活;你将你的悲心投注在你的私生子身上。你厌恶神圣的佛法;你的每日修课就是培养贪欲;你的心咒就是加入*YIN*秽猥亵的谈话;你顶礼的姿态就是去做出打情骂俏的模样;你的绕行就是漫步到你迷恋的地方;你的毅力送给了情欲活动;你企图用下半身来摧毁自己的迷妄;你把自己的确信定见给了你的秘密爱人;你的感激之情献给了你最尽力与你XIN*交*的人;你的体验是去讨论XIN*交*的话题;你大概会和一只狗寻欢作乐,只要这只狗愿意驯服的话;你不动摇的究竟目标就是投身到激情欲望中。与其当下就得到证悟,你宁愿选择多享受一次。

你的信心只是陈腔滥调,你的虔敬并不真诚,但是你的贪婪与嫉妒却很强大。你的信心与慷慨之心微弱,但是你的轻蔑无礼与怀疑却很巨大。你的悲心与智慧薄弱,但是你的自夸与自尊却是极大。你的虔敬心与毅力很脆弱,但却擅长于误导他人和曲解真理。你的净观与勇气是微小的。你不持守三昧耶誓戒,你也无法提供适切的服务承事。

你是拉着行者下堕的钩套,而不是一个可以增益修持的助手。你并非大乐的增益者,却是偏见与不幸的前兆。期待透过贪欲来得到解脱而纳受伴侣,成了增生嫉妒与烦恼的成因。希望伴侣可以成为改善健康的支持力,只会让行者陷入破毁三昧耶的垢堕中。一位不正确持守三昧耶的女性,对于修行者来说是一个魔障。

嗯,一位具格的伴侣是怎么样的呢?明妃措嘉问道。

上师答复:一般来说,这必须是一位没有上述过失的人。尤其是具格伴侣应该要对佛法有兴趣、聪慧且仁厚、拥有大信心与悲心、具备完整的六波罗蜜、不毁损上师的教言、尊敬修行者、且如护自眼般谨慎持守密咒三昧耶;他(她)必须是不滥交的人,除非他(她)已经获得通达自在;而且在生活细节很注重整洁干净。寻觅到这样的一位伴侣,将会成为道上的助伴,但这样的众生在西藏却很罕见。应该更像是曼达拉娃公主这样的人才行。

明妃措嘉又问:如果在达到通达自在前就随意滥交的话,最大的缺失是什么呢?

上师仁波切回答:就算已经通达自在,如果没有你的上师允许的话,交合并不适切。除了传授灌顶的上师的嘱咐之外,佛法师兄弟或是家族成员若是与属于某行者的对象交合,这也是不适切的。如果他真的这么做的话,他的三昧耶戒在此生会变得不清净,而且会被空行母以不吉祥又短暂的生命加以惩罚。护法将会离弃他,他将无法得到成就,而且会遇到种种不同的障碍。而这位发生交合的女性,在此世的轮回迁转后,将会投生到欲望焚烧的地狱。因此,女性应该谨慎防范滥交。当一位男性与领受了二或三阶程度之戒律的金刚上师的伴侣,或是和领受这种相同三昧耶的佛法师姐妹交合的话,那叫做“毒染法器”,这样是无法避免投生到地狱的。甚至和一般人的伴侣交合,都会产生极为严厉的后果。……如果你能如此持守三昧耶,便会迅速获得密乘的一切成就。

措嘉,如果进入密咒的门户后却不遵守三昧耶,要觉醒证悟是没有希望的!我已经看遍西藏所有人,但是除了你之外,我并未发现其他任何人可以持守三昧耶。

明妃措嘉再次提问:修行佛法时,既然最大的障碍是自私地执着于食物、衣服和身体,那么,请告诉我如何舍弃这三者。

上师仁波切答复:措嘉,这个身体迟早都会死亡腐灭。一个人的寿命长短早已注定,但我们却无法确定将在年轻或年老时死去。人终将一死,我不曾看过有谁因为执着自己美丽的身体,就可以避开死亡。放弃所有对身体自私的珍爱,坚持山间静修吧!

至于衣物,即使是一张简单的羊皮披风就足够了;而且,一个人甚至光靠石头和水就可以过生活了。然而对西藏修行者来说,却似乎不是如此!

明妃措嘉再次提问:我应该要记录下您说的所有话语吗?

上师仁波切答道:如果你将此记录下来的话,将可利益未来世代的人。

明妃措嘉问道:那么,这些言教应该被弘扬、还是隐藏起来呢?这些言教将如何带来利益?谁将会好好运用这些教示呢?

上师仁波切答道:弘扬此教法的时机尚未到来,因此此教法应该被埋藏起来。当初我将含有心滴典籍的小盒放在国王的女儿贝玛·索公主的头顶上时,曾作祈愿,希望这是指定给贝玛·索的教法。在她死后数生之后,她将再次会遇此教法。因此,你必须为了这个目的将此教法以伏藏方式埋藏起来。

无垢友将会支持守护“心滴”教法;对他的弟子来说,时机已到。我这个心滴教法,将会在旧译学派败坏且即将消失之时出现。心滴将广为弘扬且繁盛,但只会持续短暂的一段时间。整体说来,末法黑暗时代的一切教法都会广为兴盛,然而却只会维持一段短暂的时间。

在这个时代的终末,当人们的平均寿命是五十岁时,贝玛·索公主将再次投生为人,然后被娘·让(尼玛·沃瑟)、即赤松德真国王的语化身所认证。而在赤松德真国王转世为“却汪(上师)”的生命较晚期时,公主将会再次与佛法连结起来。公主再接下来的一世,将会与这含有心滴口诀教授的伏藏教法相遇;由于是实修的时机,所以此时不会行持任何利众的事业。此人②(贝玛·列哲·采)将会存世五十九年,且将会有许多正面和负面的业力连结。他的某些弟子将会到极乐世界去,然而某些弟子却会投生于恶趣;这显示出堕败三昧耶的后果,而且他可能会在五十岁时过世。他应该留心防备三昧耶的衰堕,且要努力忏悔。这样做的话,他便能活足完整的岁数。

②意指公主的化身,已被确认是贝玛·列哲·采(一二九一~一三一五)。

这时,一位受到五类空行母加持的女性可能会出现。如果这位女性真的出现了,而且贝玛·列哲·采也纳受她为伴侣,那么他就应该祈求长寿,这样他就可能活过五十岁。他将会有一位弟子,这位弟子是一个被授记的、有一颗痣为标记的女孩,如果贝玛·列哲·采给予她完整的教授,她将能执行利众事业到某种程度。如果这位女弟子在那一世没有出现,她还是会再来世成为他的弟子,且会在喀拉葛的上部区获得无余涅槃③。

③在这个脉络中,无余涅槃通常是指虹光身成就。另外,它也意指远离五有漏蕴的残余、已然觉醒状态的了悟。{英译者艾瑞克·贝玛·昆桑}

如果贝玛·列哲·采没有将这些教授带到布木坦的下部区,而是将教授藏在原来的伏藏地,或是藏在神鬼无法移动之地的岩石内的话,那么他将会在下一个转世投生中揭示这些教示。

在那个转世之后,他将会游历报身界一段时间,之后便会投生在布木坦的塔帕林。从十五岁起就开始利益众生,他将取出许多伏藏,并示现种种神变。他会活到七十岁。由于纳受五位化现为女性形体的空行母作为伴侣,他的利众事业将会向外辉耀。他将会有一个名为达瓦札巴的儿子,这孩子是马头明王的化身,将会利益很多众生。贝玛·列哲·采的这个转世将会守护佛法九十年。既然这是指定给他的法教,你就把此法教作为伏藏埋藏起来吧!

听完上述这些之后,明妃措嘉做了无数次的顶礼与绕行,并且努力将之记录下来。

三昧耶。封印。封印。封印。

多令人惊异啊,像我这样没有才智的女性措嘉,

透过纯净的祈愿,竟能与化身相遇!

借着我清净的三昧耶,我领受到心要教授。

由于我的供养承事,上师以慈爱的悲心对待我。

他将我视为具格堪配的容受者,托付给我密咒的心要精华,

并且赐予我无上精华的“心滴”。

为免在不恰当时机诠说“心滴”,因此我将之作为伏藏而埋藏,

但愿此问答型式的甘露金鬟,

能与具有完整表征的此人相会遇!

三昧耶。

甚深印。宝藏印。 (原文无法判读)印。严厉印。

在黑暗时代中,这秘密心要教授的系列教法,

付嘱给一位出生于兔年、命中带水大的注定者、

一位乌迪亚纳王国的心子、拥有隐密的命运,

一位有着真实智慧的在家人,

此人的圆满力量将不会在那一生开花,

而是会遵行一种隐密的生活方式④,

此人的行止无拘无束,没有伪善,

他拥有强大的能力,但所具的力量却没有显露出来,

他的身上有一颗痣作为标记,而且有着凸起的双眼。

他的学生,也就是五类空行母之子。

生于虎年、兔年、狗年、龙年与牛年,

将持有他的传承,并将继续行进而入净土,

无论是谁,只要持守他的传承,便会在一生中获得佛果;

且他们最后一世的转世,将会是瑜伽士。

④“隐密瑜伽士”的生活方式意味着,避免将诸如对见地的证悟或神变能力等心灵功德,向外展现。{英译者艾瑞克·贝玛·昆桑}

依提(ITHI)。愿一切转为善。

 


更新于:2023-04-28 03:3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