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到寺庙烧香拜佛的习惯,有些人则是奔着“佛事门中有求必应”去的。求这求那,总之求什么的都有,所求无外乎是世间的“名闻利养”。这些其实都是迷信信佛,佛门虽然“有求必应”,但是也是有先决条件的。
佛菩萨有求必应,这点真实不虚。但是佛苦萨的应,不等于一定帮你满足愿望,达成愿望还有一些先决条件。佛菩萨都发过各种让众生离苦得乐的大愿,利益众生是佛菩萨存在的理由,否则就入涅槃了。佛教说—切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不同人不同事求佛菩萨,结果各不相同。有的效果明显,有的不明显。
烧香自古以来是供佛的一种重要仪式,但是很多烧香拜佛的,把佛当成了“神”来拜。甚至出现新年抢头炷香的习俗,希望佛菩萨能赐福,佛教是主张因果的。就是佛菩萨也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因果,因为因果是自己造成的。因果报应,不管是善报还是恶报都是自己受的。佛菩萨是有神通,但神通敌不过业力,这就是说佛菩萨无法改变众生的业力,也就是因果报应。否则就不会有“人生酬业”这个词了,今生人要偿还前世和多生前所造的善的业和恶的业。
明白了“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如影随形。因缘相遇是,果报就现前,只是早晚的事。《大宝积经》讲“ 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当因缘具足时,果报必定就来了。所以明白了因果循环的道理,就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烧香不是佛菩萨要闻得,而是表法的。数千年来,香与佛教的发展唇齿相依,佛前一柱香代表了礼佛的最高敬意。以香供佛或供养经典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功德。燃一柱好香,透过鼻的嗅闻,能使心灵宁静,息止心中的贪嗔痴,步入平和安乐之境。除了被用作殊胜的供品之外,由于香的芬芳远闻,经典中也常用来比喻修行者的持戒之德。香代表清净之义。能清净一切染垢污秽,及燥热烦恼,而以香供佛,则代表灭除一切生死烦恼,得到清净自在。
香代表“信仰”,同时代表“戒定”。你看到或是闻到这个香气,便想到:我要修戒、我要守戒律、我要修定、我对佛的教诲要深信不疑,它代表这个意思。除了有形的香之外,经中也以心香供佛来比喻精诚的供养。以心香作供养,佛门中常称为“心香一瓣”。一炷香代表我们是一心一意的供佛。就是恭敬心供佛,这样才会有功德。不仅供养纯真的香具有很大功德,即使供养一花之香,也能获得无量功德。《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除了烧一炷香外,最常见就是烧三支香。烧三支香的真正意义有四个方面:第一,烧三支香,是礼敬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因为佛菩萨出现在世间,不仅是让我们种福田的,就是佛门的“有求必应”。而且也是来渡化我们脱离三界火宅和生死六道轮回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无始劫的妄想执著和贪嗔痴慢疑,造成了六道轮回。
第二,烧三支香,礼敬佛法僧三宝。烧香拜佛,就要去三宝殿,也就是寺院中的大雄宝殿。因为里面供奉着佛、法(佛经)、僧这三宝。因为佛普度众生,同时佛也能达成众生的各种愿望,所以对佛要心生尊敬。佛法能让人生出智慧,让人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能让人远离各种颠倒梦想,所以也需要礼敬。僧则是佛在世间在家信佛的领导者,见僧如同见佛,所以,也要礼敬。三宝有外在的三宝,也有我们自性的三宝。自心皈依觉,觉而不迷,"迷"就是无明,就能去除。自心皈依正,念念无邪见。自心皈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代表我们的自性和佛是没有区别,自性本具有觉正净。释迦牟尼佛悟道成佛时感叹道,“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显现”。第三,烧三支香,定会与佛结缘,因为“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妙法莲华经》中讲,“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一句南无佛,就成就了佛道的善缘了,当时或将来有机会学到佛法,并修行成佛。烧三支香代表了“戒定慧”三无漏学,以戒生定,由定发慧。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因为贪嗔痴是三恶道的业因,勤修戒定慧就可脱离三恶道。
第四,烧三支香,代表了“信愿行”。信为道源功德母,信是入门。信:信自、信他,信佛首先要信自己本来是佛,只是迷了,所谓自性本如,我们本来就是佛,只是被妄想执著障碍住了。
信愿行也称为净土三资粮,资粮者,譬如远行,一要资财,二要粮食,若缺此二事,则绝难到达。这是信愿行三者的关系,可见,三资粮是缺一不可的。
以上就是佛前一炷香和三支香的真正意义,一定要知道,才是真正供佛。毕竟“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怎么想,就会怎么去做,但凡是如理如法,合理合法的,佛门真的是“有求必应”。具足“信愿”持名念佛,就可往生西方净土,而且是一生成佛。因为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讲过,“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浅”。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
微信号【bccm228】
更新于:2021-04-07 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