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如居士:凡愚的善恶标准
2024-03-09 02:02
简介我们知道,善恶是对身口意的一种分类。那些能够导致自他现在和未来安乐的身口意被称为“善”,那些能够导致自他现在和未来痛苦的身口意被称为“恶”。既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存在于心性之上的无欺规律,我们要实现离苦得乐的目标,就必须具有辨别善恶的能力。因此..
我们知道,善恶是对身口意的一种分类。那些能够导致自他现在和未来安乐的身口意被称为“善”,那些能够导致自他现在和未来痛苦的身口意被称为“恶”。既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存在于心性之上的无欺规律,我们要实现离苦得乐的目标,就必须具有辨别善恶的能力。因此,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通过学习,学会辨别各种身口意的善恶。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着安乐,不希望得到任何痛苦,而一个人安乐的获得以及痛苦的遣除,唯一观待对自己身口意的善恶进行辨别和取舍。一个人如果不能辨别和取舍善恶,这个人就会像《入行论》中所说的那样:“众生不欲苦,反行痛苦因;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所以,在人类所有的智慧中,辨别身口意善恶的智慧应当是最重要的了,因为一个人即使具有能够辨别成千上万外境色法的智慧,但如果对自己身口意的善恶不能加以辨别和取舍,那么这个人的身口意仍会造作恶业,从而使得自己在将来不期而遇种种痛苦。
通常的凡愚之人是如何辨别善恶的呢?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凡愚用以判断善恶的标准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以自我为中心,二是只看眼前。
所谓“以自我为中心”有两层含义:一是凡愚总是默认自己的身口意都是善的,他们对自己身口意的善恶从来不加以评判,而是只评判自己身口意之外的某个人、某件事或者某种存在是善是恶;二是凡愚在评判他人身口意的善恶时,也是只看对自己是否有利,如果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处,就一概断定为善,如果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或者会带来坏处,就一概断定为恶。仔细观察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以自我为中心”确实是他们评判善恶的基本原则。有些人自己的身口意已经非常恶了,给自己和他人已经造成了很严重的灾难和痛苦,但是他们自己并不认为自己的身口意是恶的,他们会“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利用各种所谓的逻辑来证明自己的身口意是如何如何的善、如何如何的必要与合理。还有些嫉妒心特别严重的人,甚至将给大众或者他人带来好处的身口意断定为恶,而将那些给大众或他人造成灾难的身口意断定为善;甚至他(她)自己得到的好处不如别人多时,也会生起猛烈的嗔心,指责造成这种现象的人是怎样的恶。
我们可以看到,在此苦难深重的娑婆世界,每当人和人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人们都是竭尽所能地谴责对方是恶人,他们的行为是如何的恶,并且用尽浑身的解数来证明自己是如何的善,这几乎成了人与人之间冲突的基本模式。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的语言是“都是你的错!你真是一个恶人!”却很少听到“对不起,我错了,我以后一定改正!”这样的话语。大到一个团体和另外一个团体之间的冲突,乃至国与国之间的冲突也是如此,人人都只看对方的错,不看自己的错。例如,日本在侵略中国的时候,日本人并不认为这是恶,相反他们反而认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很神圣,他们在为建立“***”而浴血奋战。当日本鬼子在南京城大肆地烧杀掠夺时,有几个自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恶的呢?如果这些日本兵当时能够客观评判自己行为的善恶,则根本不会有烧杀掠夺的行为发生。同样,中国人也只认为日本人彻底错了,自己一点错误也没有,根本不知道日本人的侵略是自己过去世作恶的业报。事实上,如果过去自己没有造恶,则根本不会感知日本人来侵略和杀害我们。
一个头脑正常具备逻辑思维能力的人会知道,冲突双方指责对方与维护自我的说词不可能同时都是正确的。问题究竟的根源出在什么地方呢?大觉世尊告诉我们,出在凡愚判断善恶的标准上!凡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来评判善恶的。所以,佛陀来到世间慈悲地告诉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我执”是人类一切痛苦和灾难的源头,只有将“我执”彻底舍弃,用理智公正的眼光来评判善恶、取舍善恶,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安乐!有情心中的“我执”不除,人类的灾难和痛苦永远也不会停息。如果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则“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而已!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两户人家是邻居,其中一户人家和谐安乐,另一户人家整天吵吵闹闹、不得安稳。有一天,家庭不和谐的这户人家的主人向邻居请教:“请问你们家的家庭成员之间为什么能够和睦相处呢?而我们家却是整天吵吵闹闹呢?”邻居回答说:“这是因为你们家都是善人,我们家都是恶人的缘故!”“善人应该快乐,恶人应该痛苦,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你看!你们家遇到矛盾时,人人都指责对方是恶人,说自己是善人,认为错误都是对方的,自己是正确的,所以说你们家都是善人;而我们家遇到矛盾时,人人都说自己是恶人,说他人是善人,错误是自己的,对方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家都是恶人。我们家人人都承认自己是恶人的缘故,所以和睦;你们家人人都认为自己是善人的缘故,所以整天吵吵闹闹。”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以自我为中心来评判善恶,确实是世间一切冲突和痛苦的源泉!
所谓“只看眼前”,是指凡愚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并不立足于长远来观察善恶。只要能给自己的眼前带来安乐,凡愚就评判为善;如果给自己的眼前带来痛苦,就立即断定为恶。例如,不少幼稚的孩童,将父母对他们的管教看成恶,他们认为父母夺去了现前他们上网、玩游戏的快乐,所以父母的这种行为是恶;如果父母允许他们上网、玩各种游戏,对他们不加约束和管制,这样的行为就是善。诚然,父母的放纵确实能使得这些孩童在玩耍的时候获得短暂的快乐,可是却会给他们的未来造成无尽的痛苦。因为孩童时代是性格培养的阶段,一旦让孩子耽着玩乐,不仅会使得小孩荒废学业,而且还会巩固他们耽着玩乐的习气。学业荒废,会使得这个小孩的学习成绩一蹶不振,将来很难有美好的前途;此外,耽着玩乐的习气一旦成为性格之后,自然就会游手好闲,如此一来,这个人的一生,乃至生生世世,就已经被摧毁了。所以,放眼于未来就会知道,仅仅立足于眼前的苦乐来评判一件事的善恶实在是愚不可及的事情!又如,有些人认为杀生之后可以享受吃肉的快乐,所以杀生这件事是善的。确实,杀生为自己的吃肉创造了条件,吃肉时确实也能有短暂的安乐,但是杀生欠下的命债,在将来某个时候一定要偿还,这是无欺的业果规律所决定的事实。在未来某个时候偿还此债时,就会非常痛苦。将此痛苦和先前吃肉的安乐对比,就会彻底知道,杀生真是一件大恶事,不仅伤害了被杀的众生,还断送了自己的未来!
所以,凡愚对善恶评判的标准就是这样:一是以自我中心,不考虑别人——利己的就是善,不利于自己或有损于自己的就是恶;二是只立足于眼前,不观待未来——眼前得利就是善,眼前吃亏或受苦就是恶,根本不观待未来。凡愚的善恶标准完全是主观的、目光短浅的,根本没有任何客观性和可靠性可言。一个人如果不将这种评判善恶的恶劣习惯改掉,则在无欺业果的支配下,这个人的前途将会越来越狭窄、越来越黑暗、越来越痛苦!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相关图文
最近更新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 Inc. AllRights 学佛网 TXT XML 浙ICP备202301801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