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安教授:最早传入汉地的止观禅法
善缘2021-06-16 23:48
简介最早传入汉地的止观禅法 林崇安后汉安息国的安世高是最早于汉地正式传入禅法并且翻译出相关经典的重要禅师。他于建和二年(148)来到洛阳,于20 年内译出《佛说大安般守意经》、《禅行法想经》等,是汉地禅学的开端。《禅行法想经》中,有不净观相关的三十想:1 死想,2 ..
最早传入汉地的止观禅法 林崇安后汉安息国的安世高是最早于汉地正式传入禅法并且翻译出相关经典的重要禅师。他于建和二年(148)来到洛阳,于20 年内译出《佛说大安般守意经》、《禅行法想经》等,是汉地禅学的开端。《禅行法想经》中,有不净观相关的三十想:1 死想,2 不净想,3 秽食想,4 一切世间无有乐想,5 无常想,6无常为苦想,7 苦为非身想,8 非身为空想,9 弃离想,10 却*YIN*想,11 灭尽想,12 无我想,13 身死为虫食想,14 血流想,15 膨胀想,16 青腐想,17 糜烂腥臭想,18 发落肉尽想,19 一切缚解想,20 骨节分散想,21 骨变赤白枯黑亦如鸠色想,22 骨糜为灰想,23 世间无所归想,24 世间无牢固想,25 世间为别离想,26 世间暗冥想,27 世间难忍想,28 世为费耗不中用想,29 世为灾变可患厌想,30 一切世间归泥洹想。这比后期《瑜伽师地论》的21 想多些。安世高于《禅行三十七品经》中翻译出重要的菩提分法术语:四意止(1 身,2 痛痒,3 意,4 法);四意断(1未生恶法不令生,2 已生恶法即得断,3 未生善法便发生,4 已生善法立不忘、增行、得满);四神足(1欲定断生死惟神足,2 精进定,3 意定,4 戒定断生死惟神足);五根(1 信根,2 精进根,3 念根,4 定根,5 慧根);五力(1 信力,2 精进力,3 念力,4定力,5 慧力);七觉意(1 念觉意,2 法解觉意,3精进觉意,4 爱觉意,5 止觉意,6 定觉意,7 护觉意);八正道(1 正见,2 正思,3 正语,4 正业,5 正命,6正治,7 正念,8 正定)。这些译语大都被承袭下来,少数被玄奘新译所修改的如下:意止=念住;意断=正断;觉意=觉支;痛痒=受;定断生死惟神足=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意定=心三摩地;戒定=观三摩地;法解=择法;爱觉意=喜觉支;止觉意=轻安觉支;护觉意=舍觉支;正治=正精进。整体说来,安世高已经掌握这些术语的汉义,至于止观禅法的教导内容,更可由《大安般守意经》看出,以下摘引三段说明:1「四意止者,一意止为身念息,二意止为念痛痒,三意止为念意息出入,四意止为念法因缘,是为四意止也。」这是四念住(身、受、心、法)的教导。2「问:何等为十六事?报:十事者,谓数至十。六者,谓数、相随、止、观、还、净。是为十六事,为行不离,为随道也。」这是从数息到证果的次第教导,这一段是论文插入经文中。3「何等为十六胜?即时自知:1 喘息长即自知,2 喘息短即自知,3 喘息动身即自知,4 喘息微即自知,5喘息快即自知,6 喘息不快即自知,7 喘息止即自知,8 喘息不止即自知,9 喘息欢心即自知,10 喘息不欢心即自知,11 内心念万物已去不可复得喘息自知,12 内无所复思喘息自知,13 弃捐所思喘息自知,14不弃捐所思喘息自知,15 放弃躯命,喘息自知,16不放弃躯命喘息自知。」这是修习入出息念的十六胜行,于《瑜伽师地论》中相关的教导是1 念于入出息长;2 念于入出息短:3 觉了遍身入出息;4 息除身行入出息;5 觉了喜入出息;6 觉了乐入出息;7 觉了心行入出息;8 息除心行入出息;9 觉了心入出息;10 喜悦心入出息;11制持心入出息;12 解脱心入出息;13 无常随观入出息;14 断随观入出息;15 离欲随观入出息;16 灭随观入出息。比对可知,其中佛法术语的翻译出入不小,这是初期翻译常见的缺失。总之,安世高是来汉地译经和传授止观禅法的先锋,虽然有些译词不清,但已在汉传佛法中占有显著而不可取代的地位。
相关图文
最近更新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 Inc. AllRights 学佛网 TXT XML 浙ICP备202301801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