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老人:恒河大手印十四讲

2024-12-27 23:48

简介“此灭解相,即自解脱现量唯一之要。”前面讲过随妄本净。妄从何而起?妄是随境而有的。假若没有境界,就不会有妄念。虽然跟着妄境起妄念,但是我们的真心,并不被污染,还是清净的。我们曾以珍珠为喻,比如珍珠被污泥包裹了,珍珠本身还是清净光明的,并不因为被污泥包..

“此灭解相,即自解脱现量唯一之要。”

前面讲过随妄本净。妄从何而起?妄是随境而有的。假若没有境界,就不会有妄念。虽然跟着妄境起妄念,但是我们的真心,并不被污染,还是清净的。我们曾以珍珠为喻,比如珍珠被污泥包裹了,珍珠本身还是清净光明的,并不因为被污泥包裹,珍珠就变污黑了。把污泥去掉之后,珍珠还是光明依旧。所以,只须认取真心,不必害怕妄念。息灭了对妄念的不正确认识,解开了怕妄念的心结,从而认取真心,谓之灭解相。“此灭解相,即自解脱现量唯一之要。”现量就是和盘托出,不加分别,如镜照物。照到圆物,就现圆相;照到方物,就现方相;照万两黄金,镜子不喜;照一泡大粪,镜子不恼。这就是现量。现量是随着客观事物的形象而显现,一点也不加妄心分别。如果分别这个好、那个坏;这个长,那个短;这个美,那个丑。便是比量。

我们修解脱道,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朗照十方,森罗万象都在我们真心里显现,丝毫不加爱憎取舍,这就是“解脱现量”。虽以镜子作喻,但也并不全似镜子。根据客观情况显形,这象镜子。然而,镜子没有分辨力,没有知觉性。我们有知觉性,知道是非、长短、得失,只是没有爱憎、取舍。恰如经所云:“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虽分别而不到心里去,即是现量而比量。假如只有现量,那我们就成痴子、呆子了,连是非、好坏、长短也不知道,那怎么行啊?作功夫要活泼泼的,就是我们时时以现量真心,作比量之用。比量就是所谓妄念了,因此我们要懂得佛在《圆觉经》里说的“于诸妄心亦不息灭”这个道理。用着它时就用它,能用它便是妙用。这就是“灭解相”的深刻含义。此灭解相,就是解脱现量,就是“唯一之要”,这是唯一重要的。

认取真心,最为重要。真心在哪里?真心就在每个人面前放光。光明在哪里?东西我看到,声音我听到,香臭我闻到,种种境界我知道,这就是光明啊!有的人一味消灭妄念,但在妄念灭了之后,真心朗然现前时,他却不认取真心,而是继续作息念的功夫。这样作功夫,久久就死掉了,不得活泼泼的妙用,因为他不认取真心。我们前面讲过,只息妄念而不知本体,是没有用处的。要在妄念息处,识得本体,这才是唯一重要的事。

“亦即自性大圆满殊胜法门不共之要妙。”

大圆满有具体的法可修,但这里说的是“自性大圆满”,自性本来就是圆满无缺的,本来就满虚空遍法界,虚空有多大,它就有多大,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都在自性諼ING*病N蘼凼蔷煌磷凇⒚茏凇㈧凇⒎ㄏ嘧凇⑻焯ㄗ凇⒒献诘鹊龋祭氩豢飧雒蠲髡嫘摹!拔薏淮哟朔ń缌鳎薏还榛勾朔ń纭!贝朔ń纾褪且徽娣ń纭⒚蠲髡嫘摹:愫哟笫钟∈侵比搿白孕源笤猜钡摹笆馐し拧保庹咛乇穑ふ哂攀ぃ馐翘乇鹩攀さ姆ǎ鸬姆ú荒鼙龋氡鸬姆ā安还病薄9舱吖餐还簿褪遣幌嗤U馐敲茏谧罡咭怀说姆ǎ茏诶锲渌硕疾徽庋病W罡叩拿芊ê挽谑且桓霰强壮銎>煌磷诰筒徽庋玻煌磷谇康饕恍哪罘穑鞣郊质澜纭5搅宋鞣郊质澜缰螅诜鹌腥肀呒绦扌校さ讲煌俗?-阿鞞跋致,这里面自有妙处,最后仍是会归一真法界,在这里就不多讲了。任何法门都有自己的妙处,都有自己的应化之机,最后都要会归一真法界。而恒河大手印则是真接契入,不绕弯子,与其他修法都不相同,也就是“自性大圆满殊胜法门不共之要妙”。要就是要点,妙就是微妙。不共之要妙,就是不同于其他法门的、独具的要点,独具的妙处。

“具此要妙,无论所生是何烦恼妄念,皆显为法身。”

具此要妙,就是认识真心的妙用。具此要妙之后,“无论所生是何烦恼妄念,皆显为法身。”随便什么烦恼,如病痛、失恋、事业失败等等,也就是烦恼丛生、妄念纷扰时,全都显现为法身。因为“妄念与烦恼,皆法身本觉智慧相。”就象没有水就没有波浪一样,若无真心,哪有烦恼妄念呢?烦恼妄念兴起的时候,也就是法身的显现。大家要晓得,这句话是非常重要的。在烦恼丛生、妄念纷扰的时候,马上认识到这是法身的妙用,烦恼妄念当下就会瓦解冰消。认识法身之后,就不跟妄念跑了;不认识法身,就会跟着妄念跑,烦恼无穷,乃至要自杀了。现在有些失恋的人,烦恼痛苦得不得了,要自杀,活不下去了。他不认识法身,不晓得烦恼妄念都是真心的妙用啊!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不管你烦恼之火有多大,妄念之浪有多高,只要一回光返照,称念 “南无观世音菩萨”,噢!原来这是真心的妙用啊!那些烦恼、妄念马上就息下来了,这就是诀窍,最重要的诀窍。有不少人学佛多年就是不知道这个诀窍,他不认识真心,不知道真心在哪里。他找不到,怎么办?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找,那何止万里之遥啊!其实真心就在你面前放光。大手印就是好,直接了当地告诉我们真心是什么。诸位有福报,机缘成熟,才能听到这个大法。我们听了这个大法之后,不要辜负自己,要时时保护真心,晓得妄念起处就是真心的妙用,从妄念上认取真心。这样做功夫,一年,两年,三、五年,还不成道吗?绝对成功。上次讲过,我师父(王骧陆上师)说:“做功夫不要二三年,一年半就成功,若不成功,你来问我。”我们总是不肯做功夫,老是跟着习气跑,那怎么能成功呢?

“妄念尽为智慧,逆缘成为助伴,烦恼成为道行。”

若具此“自性大圆满殊胜法门不共之要妙”,则“妄念尽为智慧”,正当妄念纷飞、烦恼丛生之时,凛然一转:噢!这是法身的妙用!能这么一转,就是大智慧。对境现量而比量,不着境、不粘境、不住境,并非不知好丑、不知是非,这就是智慧。如果分别之后就要取舍,住境粘心,跟着境界跑,难过得要死,被困住了,这就是妄念。其实妄念就是智慧,关键在于你知不知道。所以“于诸妄心也不息灭。”若真如法身作主,妄念就成为仆人、佣人。主人指挥佣人做事,便是“成所作智”。真心作主,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就转化为成所作智。真心指挥它们,你给我看看是什么东西,你给我听听是什么声音,你给我闻闻是香是臭,你给我尝尝是酸是甜……,见闻觉知都化为真心的妙用--妄念尽为智慧。

“逆缘成为助伴”。大家都喜欢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处处是顺缘,没有不如人意处。黄金为地、七宝池、八功德水、水鸟树林、风声鸟语,皆是法音宣流,都是好的,没有冤家对头。不象我们这个五浊恶世,烦恼冤家多得不得了。比如工作中有很多不如意处,这个人踩你一脚,那个人踢你一腿;家庭里也颇不顺心,你这样想她偏那样想,你这样做她偏那样做,家庭也充满吵闹纠纷!但是,你要晓得,这些逆缘是帮助你成道的伴侣,叫你警惕,不要住境。你晓得这些逆缘是苦,就产生出离心:唉呀!这个世界这么苦啊,赶快出苦吧!怎么出苦呢?认识真心,不跟境界跑,不然,你粘在这个世界上舍不得走,认为这个世界真适意、真舒服,就不学佛,不修法,那你不能成道了。我从前遇到一个法国华侨,他钞票很多,他家的仓库与铁路连接着,火车可以开进去。他也信佛法大做好事,回国探亲时总是到庙里布施。我对他讲:“你信佛法,又肯布施,自己要是修持佛法就更好了。光做好事、布施,是修善、修福,不能成道。你还要修慧,要福慧双修才能成道。所以你还须要修学佛法。”他说:“不要、不要,我太舒服太快乐了,我不需要吃苦修行。”他沉溺于福报,满足于现状,不想修行了。人尚如此,况天人乎?

若遇到种种逆缘,吃尽了苦头,觉得很痛苦,那就要发大心出苦了。要出苦,怎么办?赶快修学佛法,所以说“逆缘成为助伴”。逆缘帮助你在境上磨练,看你的心还住境不住境?你若真的心空,就无所谓顺逆,无所谓跟着跑不跑。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就有“恒顺众生”这一愿。恒顺众生,就是常常跟着众生跑。你喜欢吃辣的,好!我跟着你吃辣的;你喜欢吃甜的,好!我跟着你吃甜的;你想打球,好!我陪着你打球;你想跳舞,好!我陪着你跳舞;你要信耶稣教,好!我随着你信耶稣教。一切都无所谓。为什么?磨练真心嘛!我空无所得,一切都是真心的妙用。我跟你跑也是妙用,以便摄受你,这叫做“同事摄”。菩萨行四摄法,其中就有“同事摄”。有很多修道人不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呢?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顺缘,成道所需的时间太长。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天,等于我们这里一个大劫。一个大劫多少天?多得难以算计。一个大劫有四个中劫,一个中劫有二十个小劫,每个小劫有多长时间呢?假如人的寿命有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寿命十岁时,过一百年又增加一岁,再增加到八万四千岁。这一增一减,就是一个小劫的时间。八十个这样的小劫是一个大劫。这是多少天?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天等于我们这里这么长的时间。再加上那边是顺缘,事事都随你的心,你要怎么就怎么,你要住什么样的房子就有什么样的房子,穿什么衣服都有,用什么东西都有,所以习气不容易断尽,成道所需的时间就长。因此,很多发大心的菩萨说,你们去西方极乐世界,我就在娑婆世界磨练真心,在逆缘当中磨。这是大心菩萨精神,难能可贵啊!“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梵天净土行。”不到大梵天和净土去,这才是大丈夫气慨。如果你真具大丈夫气慨,就要经得起磨练。若经不起磨练,被魔王摄了去,做了魔子魔孙,那就完了。你如果经不起磨练的话,那还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里比这里安稳得多。所以,法无定法,要看各人的气魄和各人的根基,没有一成不变的。我们现在修法作功夫,遇到逆境时,不要灰心,这是帮助你成道的助伴。

我有个师兄弟,其妻信耶稣教,拉他到耶稣教堂。他说:“好、好,我陪你去。”听牧师讲完道之后,他对她说:“我陪你听牧师讲道,你也陪我去寺里,听听佛教大善知识讲佛法吧。”她说:“不去、不去,那是魔王。你也不许去,咱们回家。”他也就随着回家了。看起来这是逆缘,但是,他不怕。你磨不倒我,我随顺你,我心空空的,逍遥自在得很。所以,他们夫妻关系很好。她问:“你说我是魔王吗?”他答:“不,我说你很好,你是大菩萨。”她说:“我不是大菩萨,我是天主、上帝。”他马上回答:“好、好!是天主、上帝。”这都是助伴,磨练你心空啊!有一首诗说得好:“空、空、空,空里得成功。根本栽培固,哪怕雪和风。”根本坚固了,不怕大雪和狂风,一切逆境来了都不怕,要知道这是我们的助道伴侣啊!逆缘也是好事,不要怕。

“烦恼成为道行”。说到道行,有人说:白娘娘只有五百年道行,法海有一千年道行。其实那都是神话,根本没有什么白娘娘。如果我们会利用烦恼,在烦恼上醒悟:这是我真心的妙用!能够这样做,烦恼就帮助你成道,烦恼就成为道行了。越是烦恼大,越是道行高。你经得起烦恼的磨练,心空了,力量就大,就能在烦恼的烈火中锻炼成长,这就是“火中生莲终不坏”,这是了不得的功夫。水中莲花经不起火烧,火一烤就完结了,火中莲花生命力才强。

“不舍轮回而住清净。”

轮回,即“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六道轮回。真要彻了生死,未必是离开六道轮回。为什么?因为你如果只是住在界外净土--欲界、色界、无色界之外的净土,那只是小乘阿罗汉。如果要成佛,就要有大心菩萨的行为,在六道里度生,不舍轮回。下面讲一个公案,有一位禅师圆寂后,有人问他的弟子:“你师父生了什么净土?是西方极乐世界,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还是兜率内院?”答:“我师父东方也不去、西方也不去。”问“东、西方都不去,那他到哪里去了?”答:“东家做牛,西家做马。”问者道:“你在骂你师父啊!”答者笑道:“哈哈,苍天、苍天!冤枉、冤枉!”其意思是:我在赞叹我的师父,你却说我在骂他,真是冤枉啊!我师父道行深、有把握,敢于“东家做牛,西家做马”,向异类中行,“不舍轮回而住清净”。你们有这个把握吗?我这是赞叹,而你却不知道。所以,这“苍天、苍天”大有妙处。

赵州禅师,人称“赵州古佛”,说起话来妙得很,软绵绵的象团棉花,但是你捏不得。为什么?棉里藏针,一捏就扎手。有一次,他要到天台山去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谁?丰干禅师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丰干禅师座下有寒山子、拾得子,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化身。赵州禅师走到天台山,刚刚下过雨,地下明显地印着很多牛蹄印。他看见一个童子,骑在牛背上吹笛子,这童子就是寒山子。童子问赵州:“上座还识牛么?”上座,是对僧人的尊称。他问赵州禅师:你还认得牛吗?要是答“认得”就上当了,那就证明你还没超出着境粘心的凡夫境界。另一位禅师丹霞天然就曾问来僧:“甚处来?”僧云:“山下来。”霞云:“吃饭了也未?” 僧云:“吃饭了。”霞云:“将饭来与汝吃的人,还具眼么?”给你饭吃的那个人,长了眼睛没有?意思是,他看错了人,供养了你这个着境粘心的俗汉。赵州禅师是大手笔的宗师,不会上这个当。寒山子问:“上座还识牛么?”赵州答:“不识。”这就象达摩祖师回答梁武帝一样。梁武帝问:“对朕者谁?”摩曰:“不识。”达摩祖师连自己也不认识吗?赵州禅师连牛也不认识吗?不是这个意思!在认识、不认识上着眼都错。达摩祖师答“不识”是针对问话中的那个“谁”,赵州禅师答“不识”是针对问话中的那个“牛”,二答同出一辙,都是扫荡一切粘滞、超越一切能所相对,不着在“谁”上、不着在“牛”上,将赤裸裸净洒洒的灵明真心和盘托出。寒山子听到赵州禅师答“不识”,就指着牛蹄印说:“此是五百罗汉游山。”赵州问:“既是罗汉,为甚么却作牛去?”寒山子说:“苍天、苍天!” 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说,你这个人分别心炽盛。一切众生都是佛,都具如来智慧德相,你还从脚印上分别罗汉、牛啊!“苍天、苍天!”就把赵州禅师罩住了。赵州毕竟是大手笔宗师,善于在无法转身处转身,就象太极推手一样,四两拨千斤,于是他哈哈大笑。寒山子问:“作甚么?”你笑什么?赵州说:“苍天、苍天!”意思是,你问“作甚么”,还是有个东西在啊!寒山子赞叹道:“这厮儿宛有大人之作。”你具有大丈夫的作略,具有解脱者的风范。

宗下叫我们时时见性,在一切作用中见性,不跟境界跑。永嘉禅师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禅宗禅宗,处处是禅,时时皆宗,故云:“日日是好日”。所以,“不舍轮回而住清净”。本体清净,在在处处都是道场,还有轮回相可得么?

“解脱染净缠缚,无功用修正而任运也。”

对污染、清净分别不休,就被染、净的概念缠住束住了。从这种缠缚中解脱出来,就是“解脱染净缠缚”。《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是随顺,无所住是不粘滞,随一切缘而不粘滞,生灵妙无住之心,这是“无功用修正”。八地以前的菩萨都是有功用修正,比如我们教大家时刻照顾本来,照顾就是有功用修正,但是你不照顾不行,习气重啊!一旦忘记掉,就又住相、住境了,又跟妄念跑了。所以,要时时刻刻注意观照,这是从有功用转化到无功用的方法。八地以上的菩萨,才能“无功用修正,而任运也。”修正者,就是不要散乱,时时刻刻正念昭昭,了了分明,惺惺寂寂,寂寂惺惺。无功用者,连观照之心都没有了,这才是 “无功用修正”。诸位注意,不是现在让你马上做到,而是要从有功用到无功用。有功用修正时,不要认为这样修就满足了,就以为是修好了。我们要进步、进步、更进步,八地、九地、十地不算,等妙二觉还不算,要究竟觉--圆成佛果才能了手。所以,要努力做功夫,功夫做到最后才能任运。要从“有功用修正”着手,不这样,怎么能到“无功用修正”的程度呢?那就要于妄念息处,识得真心,时时保护它,这点最重要。

  “如无此解法之道力,虽有至高之见地、甚深之修持,亦于心无利。”

“解法”就是认识法身。如果只知道死做功夫,或者道理讲得很好,但却不认识法身,就是“无此解法之道力”。若无此道力,“虽有至高之见地、甚深之修持,亦于心无利。”至高之见地,指道理懂得很多,讲得很好。甚深之修持,指打座功夫很好,入定很深。若不认识法身,只有这些是不行的。香严禅师原是百丈禅师的弟子,他很聪明,对经论禅语样样通达,问一答十,但却没有解法之道力,没有认识法身。百丈禅师圆寂之后,香严就去参问他的师兄沩山禅师。沩山禅师看到香严来了,对他说:“我闻汝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此是汝聪明灵利,意解识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香严被问住了,茫然无答。在经书上找,在他看过的文章里找,竟找不到一句答语。他为自己叹息:“画饼不可充饥”,屡次请求沩山禅师给他说破。沩山说:“我若说似汝,汝以后骂我去。我说的是我的,终不干汝事。”

所以,若不具解法的道力,于修心没有什么实际利益。香严禅师遂将平日所看的文字烧掉,气愤地说:“此生不学佛法也。且作个长行粥饭僧,免役心神。”便泣别沩山禅师,到一所荒废了的古寺庙(南阳忠国师遗迹)里住下,自耕自食。他烧却文字,不学佛法,扫掉了“至高之见地”;长行粥饭,免役心神,排除了“甚深之修持”。但“父母未生时”这个话头,他却时时处处没有忘记。禅宗参话头的修法,是由宋朝的大慧宗杲禅师力倡而风靡禅林。香严禅师是唐朝人,那时禅宗多用直指,参话头并没有广行。香严禅师可谓是开了“参话头”的端倪。他行也参、坐也参、下地耕田也参,正所谓“行住坐卧,不离这个”。他不但抛却了世间名利,出家学道,而且扫除了“开悟”、“成道”等种种概念,置心一处。这样久久行去,好消息就要来了。有一天,他开荒种田,一锄头锄过去,锄到一块瓦砾,他拿起一掷,正好打在田边的竹子上,“啪啦”一声,震醒了生死大梦,顿时打开本来。噢!原来如此。这在禅宗谓之“破参”--参破了所参的话头。那么,父母未生时是什么面目啊?香严禅师没有说破。幸好他没说,不然,“父母未生时”以后就不能作为话头来参了。有了现成答案,就提不起疑情了。

到了宋朝,由于大慧禅师的提倡,参话头盛行。有一个和尚也参“父母未生时”这个话头。他不象香严禅师那样,烧却文字、不学佛法、长行粥饭、免役心神,他对至高之见地、甚深之修持扫得不尽,就不免役使心神,参话头过急。久久他变得疯颠了,嘴里念念叨叨,露宿街头巷尾,然而 “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却时时处处没有忘记。有一天,他遇到两兄弟打架,叔叔出面劝阻。叔叔说:“你们父亲在世的时候,可是有面目的人啊……”有面目就是有面子、有威望。这和尚一听到“有面目”,就傻愣愣地挤进围观的人群,要找到这个面目。叔叔批评他的两个侄子:“你们却打架,象什么话?这么没面目!” 这和尚一听到“没面目”,顿然虚空粉碎、大地平沉,真如实相朗然现前,他破参开悟了,从此不疯不颠,逍遥自在去也。“没面目”就是无相之实相,就是自性啊!只知道无相的理论,不见自性,落不到实处,任你说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也没有用。必须落实在心地深处,明见自性,才可透得过种种境界。

香严禅师破参悟道之后,沐浴焚香,遥向沩山方向礼拜说:“和尚大慈,恩逾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何有今日之事!”乃有颂曰:“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这个颂传到了沩山那里,沩山禅师对他的高足弟子仰山禅师说:“此子彻也。”仰山却说:“此是心机意识,著述得成。待某甲亲自勘过。”他要亲自考考香严。仰山见到香严,说:“和尚赞叹师弟发明大事,你试说看。”香严举出前颂,仰山说:“此是夙习记持而成。若有正悟,别更说看。”香严又颂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仰山说:“如来禅许师弟会,祖师禅未梦见在。”香严禅师又成一颂:“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仰山听后大喜,报告给沩山说:“且喜闲师弟会祖师禅也。”香严禅师法名智闲,故仰山称他“闲师弟”。他原是跟百丈禅师学禅,但后来在沩山禅师的激励下开悟,就成了沩山禅师的弟子。我们在这里不能扯得太远,这段公案就不再解释了,留给你们自己去透吧。

别看现在这里有这么多人听讲,若无“解法之道力”,脚跟未必站得稳。一听人家说,我的法怎么好、怎么妙、怎么高超,一下子就滑过去了,他要学“至高之见地”。一听人家说,我的法多么多么有力量,能出多大多大的神通,马上就跟着跑了,他要学“甚深之修持”。他不晓得真心是根本啊!“如无此解法之道力,虽有至高之见地、甚深之修持,亦于心无利。”你那理论敌不得生死,你那神通算不上解脱。若不认识根本,没有用处。若不得漏尽通,即使发了五神通,也是妖通。不但不能解脱,还有入魔的危险。因为“无解法之道力……于心无利”啊!

“烦恼力未退,非真实之道。”

为什么“解法之道力”这么重要呢?因为若无此道力,便不识无相之真心,那就是“烦恼力未退,非真实之道。”你心中的烦恼力没有退掉,总在烦恼当中,就不是真实解脱之大道。我们学佛,要认识根本,从而得此“解法之道力”,这才是“真实之道”,不能跟着邪魔外道走。跟邪魔外道走,将来会成魔子魔孙,而不会成佛的啊!

“如得此自起自灭之妙要,虽毫无至高见地之持法与甚深修法之缘依,然其自性亦决能从二执之缠缚得解脱。”

我们认识到了妄念根本不可得,就不用去管它,不用去压制它,任它自起自灭。在“起灭随无”之际,“随妄本净”,回光一瞥,一把擒来,从而识取真心,便得“此自起自灭之妙要”了。我们打坐的时候,念头来了不要去睬它,只管持咒,任它念头自起自灭。如果你要压住它,在心里念叨:“不要起、不要起”,那你就会胸口发闷,很紧张、很难过、很不舒服。很多人胸口发闷就是这么回事,他太紧张了。只要不跟着念头跑,让它自起自灭,就会轻松爽快,久久则定,随着你念咒功夫的深入,慢慢地入定了,进而由定开慧。打坐时如此,平时也如此。就象在南京路、西藏路(上海繁华处)路口,人来人往、车来车去。他们来了与你不相关,你不拉他们,他们就过去了。念头起了你就让它起,它自起自灭,并不长久,自然就灭掉了。但如果念头来了,你不知道,那就坏了。分明是跟着妄念跑而不自知,分明是攀缘住着,哪里还是修行啊!所以,看见念头,不跟它跑,任它自起自灭,这非常重要。“如得此自起自灭之妙要,虽毫无至高见地之持法与甚深修法之缘依,然其自性亦决能从二执之缠缚得解脱。”

“至高见地之持法”,即前句讲的“至高之见地”。“甚深修法之缘依”,即“甚深之修持”。有“至高之见地”可持、有 “甚深之修持”可依,这都不可靠。“解法之道力”,即“自起自灭之妙要”,才是最重要的。前句是说,若不得妙要,纵然具有高见、深修,也不得解脱。此句是说,得此妙要,就算不具高见深修,也能得解脱。这两句话,是从一反一正两个方面强调“解法之道力”的重要性。其实,得此妙要方称至高之见地,具此道力才是甚深之修持。前述见地修持之高深,是有相的、相对的高深;得此妙要、具此道力,才是超越的、离相的、绝对的高深。

“然其自性亦决能从二执之缠缚得解脱”。“二执”就是执两边,有好多种讲法。执好执坏、执有执无、执是执非、执空执有,还有人我执、法我执。二执很多啊!都是倒向两边的。“人我执”,认这个身体或这个思想为我。这是我,以我为主,你们都不要抵抗,都要依从我,都要执行我的意见,都要服从我的意志,贡高我慢全都来了。二乘,就是罗汉、辟支佛,他已除掉了“人我执”,但还有“法我执”--有法可修、有道可成。大乘空宗讲“空”,见地很高超,理论很细密。但却不能执着,执着了便是“执空”。大乘有宗,如法相宗,它是讲“有”的,见地也很高超,理论也很细密。但也不能执着,执着了便是“执有”。人们多生历劫执着惯了,深受“二执”的缠绕束缚,即“二执之缠缚”。它捆住我们,使我们不得解脱。但是,假如你得此“自起自灭之妙要”,具此“解法之道力”,它也捆不了多长时间,你一定能够从“二执之缠缚”中解脱出来。

“如到金洲,求他石了不可得。”

金洲,纯是黄金的地方。有这种地方吗?何止是有!还有比这更好的地方。西方极乐世界就比金洲更好。在西方极乐世界,想找块石头是不可能的。楼台殿阁,也不是石头砖头造的,那是七宝合成,异常坚固,充满光明。你若到了“金洲”--纯是黄金的地方,根本无法找到一块不是黄金的其他石头--“求他石了不可得”。这比喻我们若是得了起灭之妙要、具有解法之道力,就象是到了金洲,除了黄金没有别的,比喻除了解脱没有别的,那就只能得解脱,得不到别的,是必定能成道的。

“任何所起之动、静妄想,皆唯现成之真实定境。”

这句话的意思是:随便起什么妄想,动的妄想也好、静的妄想也好,都只能是现成的真实定境,已不是什么妄想了。就象“到金洲,求他石了不可得”一样,到了这里,唯有真实定境,找不到什么妄想。为什么妄想能转为真实定境呢?那是因为得了起灭之妙要,具有解法之道力故也。

你可能会问:妄想都是动的,还有静的妄想吗?是的。求静也是妄想,一味追求入定,一定要定几个劫,住在定上,有定境可得,这就是静的妄想。所以我们说,打坐的时候不要有入定的企盼。一上座就追求入定,正是“静妄想”。妄想一起,这一座就坐不好了。要随顺而入,不去管它定不定,总是持咒不停,一句顶着一句念咒,那就自然入定了。还有,明明知道环境不允许,条件不具备,偏要想到一个幽静的地方去修行,这也是“静妄想”。“动妄想”就更多了,要这要那,都是动的妄想。

尽管动的、静的妄想很多,但这些都是现成的真实定境。念起念灭,不睬它,时时识得真心,认取本来面目,不跟妄想跑,当然得解脱,当然是定境。我们讲过,并不是死坐在那里不动才是定,而是对境不迷惑,任何境界现前,我都心不动摇,这才是无出无入的大定。比如二八佳人、妙龄少女,她是什么东西?白骨骷髅、臭躯壳,臭得很,有什么好看?你为什么见之心动?为什么跟她跑?分明是*YIN*欲心在作怪。“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摧尽骨髓枯。”*YIN*欲是生死根本啊!诸位,若*YIN*欲不断,西方极乐世界是生不去的。有人说,夫妻之间可是正*YIN*啊!哈哈!夫妻正*YIN*那只是随着你的习性,方便说说而已。知道你们夫妻的*YIN*欲心一时断不了,故说夫妻正*YIN*,意在不能邪*YIN。说到究竟处,正*YIN*也要断!为什么?要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要断除*YIN*欲心。*YIN*欲不断,不能清净,与净土不相应,怎么能生到净土去?*YIN*欲心最坏,即使你发了神通,*YIN*欲心一来,神通就没有了。云门禅师三世为王之后,神通一点都没有了。他前生作人王,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女人太多,神通全失光了。西天有个大阿罗汉,肉身能飞行。国王请这个罗汉到王宫里应供,罗汉一下子就飞进了王宫。国王恭敬大阿罗汉,让王妃出来敬酒。这王妃长得非常漂亮,罗汉看见她,心动了一下。就这一下,神通没有了,不能飞回去了。这种例子还有很多,所以,*YIN*欲心不能动啊!

  “复求迷乱自性者,了不可得。”

认取自性之后,时时处处绵密保任,久久就成道了。再反过来找迷乱自性的无明妄想,再也不可能找到了--“复求迷乱自性者,了不可得”。有人问,我认识佛性,不迷了,成佛之后,还会不会再迷?你不必担心。《圆觉经》云:“譬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这里的“销”,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冶炼。金矿本来就含金,并不是冶炼产生金,因为“金非销故有”。比喻众生本具佛性,并不是原无佛性,因修而有。然而,虽然是恢复金矿中原有之金,终究是用冶炼的手段来成就的--“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比喻众生虽具 “本觉智”,根本是觉的,只因妄想执着,同时具有无明烦恼,所以,必须通过修行,得到“始觉智”,始觉合本觉,从而破无明、断烦恼,才能开显本具之佛性。 “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比喻一旦成道,就永远不会再迷了。

 


更新于:16小时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