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浅释(49)
2021-08-19 18:35
简介 及闻诸佛所说经法。并见彼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修行得道者。复见诸菩萨摩诃萨。种种因缘。种种信解。种种相貌。行菩萨道。复见诸佛般涅槃者。复见诸佛般涅槃后。以佛舍利起七宝塔。 这是闻说法瑞。诸佛皆在每一个国土说法教化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
及闻诸佛所说经法。并见彼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修行得道者。复见诸菩萨摩诃萨。种种因缘。种种信解。种种相貌。行菩萨道。复见诸佛般涅槃者。复见诸佛般涅槃后。以佛舍利起七宝塔。
这是闻说法瑞。诸佛皆在每一个国土说法教化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及优婆夷),使他们依法修行而证得阿罗汉,或成菩萨,或得佛果。此为证果瑞,是人和法相对,亦即闻法瑞和证果瑞之相对。
“复见诸菩萨摩诃萨”。又见菩萨及大菩萨。“种种因缘”。以种种因缘来修种种之法门及教化种种众生。“种种信解”。指四谛法、十二因缘,或六度万行等之种种信解。“种种相貌”。以种种行门,修种种法。“行菩萨道”。佛陀之白毫相光由此土到他土,表示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即行菩萨道。
“复见诸佛般涅槃者。复见诸佛般涅槃后”。“般”,是入灭之义。涅槃是不生不灭,圆寂之义。功无不圆,德无不寂——功德圆满。此现诸佛施教化众生之事毕,收无量法还归一法;示现灭息教化。乃至起塔而做佛事,是以表示始于出世,而终于像法。
“以佛之舍利起七宝塔”。以佛之舍利来建塔。“舍利”是灵骨之义。这是在佛入灭后,以火焚之获得的舍利,其数无量,故建塔而供养。“塔”,有两义:1、方坟;2、高显。此七宝塔供养舍利,表示佛之法身所在,这是现佛涅槃瑞。菩萨行行瑞及诸佛涅槃瑞,是始终一对。菩萨为始,佛为终。以上所讲皆为他方国土瑞。“涅槃”,有四种:1、自性清净涅槃;2、有余涅槃;3、无余涅槃;4、无住处涅槃。
尔时弥勒菩萨作是念。今者世尊现神变相。以何因缘而有此瑞。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议现希有事。当以问谁。谁能答者。复作此念。是文殊师利法王之子。已曾亲近供养过去无量诸佛。必应见此希有之相。我今当问。
弥勒菩萨是当来下生之佛,是补处菩萨。“弥勒”译为慈氏;又名为“阿逸多”,无能胜之义。他以慈眼平等视一切众生而不起分别心。现在他不明白佛陀为何要以白毫相光现神变相(化现神通力,变净土相),于是引起他一连串三个念头——为什么佛陀要现六种瑞相?今世尊入于三昧乃不可思议希有之事,应该问谁?
哦!可以问文殊师利菩萨,上座法王子。他曾经供养过去无量诸佛,自然会明了此希有祥瑞之事,我就应当去问他。“文殊师利”,妙极或妙乐之义。为何弥勒菩萨会起疑问呢?因为初地菩萨不知二地菩萨,九地菩萨又不知十地菩萨,十地菩萨亦不知等觉菩萨之境界,何况是佛境呢?
所谓庸人不知智者。庸愚之人不知有智慧者之境界,不是过之就是不及。心散之人不知定者。总是心神不宁,瞻前顾后,心根散乱,不会了解人定之境界。所以凡夫不知圣者,小乘不知大乘。舍利弗是小乘阿罗汉中之大智者,可是舍利弗又不能了解菩萨之境界。一般菩萨又不能明了补处菩萨之境界。“补处”,将来补释迦牟尼佛之佛位。弥勒菩萨也就是一生补处菩萨,然而,补处菩萨又不知尊极之佛果菩萨,是故他才会起疑念。
尔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咸作此念。是佛光明神通之相。今当问谁。
不但是弥勒菩萨,连这四众及天龙鬼神等也起了怀疑之念头,为什么佛陀要现光明神通之相?其实弥勒菩萨并非真的不知佛陀现瑞相之因缘,他也曾供养过无数过去诸佛,他只是为了请法,为了替大众释疑,才现怀疑之相而咨询文殊师利菩萨。
《转载声明》:本平台赞成并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平台部分推送文章可能因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而未能事先与原作者联系取得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经核实后,我们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谢谢!
相关图文
最近更新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 Inc. AllRights 学佛网 TXT XML 浙ICP备202301801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