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门遁甲占问亡人去向和超度效果
倾莲池2021-10-09 01:53
简介来自一位读者师兄的留言:奇门遁甲是什么?奇门遁甲是中国古代顶级术数,也是奇门、六壬、太乙三大秘宝中的第一大秘术,为三式之首,最有理法。关于奇门遁甲的起源,大致为当年蚩尤作乱,黄帝频战不克,九天玄女授奇门遁甲术于轩辕黄帝,助黄帝以灭蚩尤,以此来推,奇门..
来自一位读者师兄的留言:
奇门遁甲是什么?
奇门遁甲是中国古代顶级术数,也是奇门、六壬、太乙三大秘宝中的第一大秘术,为三式之首,最有理法。
关于奇门遁甲的起源,大致为当年蚩尤作乱,黄帝频战不克,九天玄女授奇门遁甲术于轩辕黄帝,助黄帝以灭蚩尤,以此来推,奇门遁甲至今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它被称为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号称帝王之学/最高预测学,相传创始人为九天玄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奇门遁甲以易经八卦为基础,结合星相历法、天文地理、八门九星、阴阳五行、三奇六仪等要素,是中国预测学中集大成者、是易经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因此奇门遁甲自古被称为帝王学。
古代使用奇门遁甲之术的贤圣们大多是治国平天下的军师,如姜太公、范蠡、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
奇门遁甲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国事、兵法方面。
相传奇门遁甲分预测部和法术部,法术部分则是神通法术的修持,飞天遁地,变化无穷,召神问仙,驱邪降魔等等。
这位师兄的留言中,提到她为父亲做的法事,效果不明显。
原因是亡父内心的执著,比如对家人的执著,留恋世间和家人,会使他转生鬼道。
本来有希望通过宗教的力量,往生到天道,但是被执念牵制住了,滞留于鬼道。
这个观念,和以前听说的藏传超度案例一致。
超度不是一方面的事情,而是需要两方的契合,方能成功。
有些人常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超度=超度成功。这种观点,无异于认为高考=考上大学。
据藏传的具德上师所述,真正有超度能力者,当有一定的神通力,对中阴众生劝说和开示。因为很多人死了,都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他们对超度本就存在抵抗心理。
Laxmi师姐以前谈到昂罗活佛的观点,超度中阴众生时,他们可能对你根本不理睬,因为你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陌生人,这时具德上师会修作明佛母怀摄过来,进而超度。
还有一种情况,死者有执著,心愿未了时亦难超度,现实是残酷的,有的居士执著于念珠、舍利子等,皆障碍往生。
日本高僧传《元亨释书》中,两位诵经持咒的僧人,一位临终放不下自己的私藏钱,一位贪爱自己种的小橘树,死后都转生为蛇,守护钱币和树木。
因此,超度不是单方面的事情,更需要死者的配合。若是对方极度抵抗,不接受你的回向,根本无法超度。
这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不是你砸了多少钱请多少僧人超度,就一定成功,若对方有执念重,依然是逗留于冥道。
既然在冥道,自然就有鬼道的活法,需要吃饭花钱。
于是有了前面说的,烧纸钱给他,先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
经奇门遁甲占测,发现烧的纸钱收到了,目前的状态还不错。
纵观太多案例,我不认同“诵经万能论”,如果诵经万能,佛为何说了无数的法门?包括莲师的伏藏法,除了仪轨和各种本尊法、大圆满窍诀,还有医方明的伏藏,以医药来治病,而不一定单纯念咒。
如果将火供护摩的定义和概念广义化,中国人古今烧纸钱纸衣服和食物供养祭祀祖先,也属于一种火供。
火供护摩最初在婆罗门教出现,后来佛教密宗才兴起。哪怕在今天,印度教也经常做自己的本尊护摩。
火元素非常神秘,其功甚大,可以沟通阴阳。
如将写好的疏文、食物烧化,在另一个世界会成形。火能突破不同时空次元的界限,实现人神沟通的目的。
古印度有的成就者最初持咒多年未成就,后来遇到大德指示修火供,最后在炉火中亲见本尊获得成就。
古代的一些故事中,有的贤人发愿替病母代受病苦,写疏文烧化给灶神,母亲好转,自己却生病折寿。
俞净意也是写疏文通过灶神送达天帝处。
这些说明火元素的威力不可思议,密宗用之修持,与本尊相应;民间用之,以祭祀先亡。
以前谈到的持咒诵经,纸上计数烧化的方式,也用到火元素。
欲想改变人生命运,当善于运用火大之力,作为自己走向成功的增上缘。
古印度有位大阿阇梨,知道当时的王朝仅传三代而已,就应国王的请求,连续做了五年大火供,硬是将国祚延续十几代。
在宝藏神的仪轨中,提到其火供威力甚大,十万遍得大富贵,二十万遍子孙兴盛。
求姻缘、求事业、求子嗣,可以采用我以前写的那些方法,不论是计数烧化,还是烧供火供,都是很好的修持之道。
关于术数,高手和大师,实则不多,像邵伟华这类人物更是少见。
上次阿波罗师兄说,邵伟华以前处理过一个邪术案件,有个人被邻居请人下诅咒。邵伟华就将这个邻居的生辰八字埋在特定方位,然后持咒,结果施邪术所请的神明,亲自上门,向邵伟华负荆请罪,认错道歉。
五行之力和咒力结合,真是微妙难思。
因为鬼神再神秘再凶悍,还是在五行的约束之内。
阿波罗师兄还提到一个极其棘手的附体案例,从周易可以看出鬼神的存在。
愿吉祥!
相关图文
最近更新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 Inc. AllRights 学佛网 TXT XML 浙ICP备202301801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