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自己的要求有多严格?看完一边震惊一边惭愧!
二十四史因果2021-11-18 02:46
简介东汉末著名高士管宁,隐居辽东37年。后来坐船回中原时突遇暴风,船上人都惊呼忏悔罪业,以期风浪平静。管宁也忏悔自己的罪业说:“我有一天起床后没有戴帽子,有三次起床太晚,还有一次上厕所没戴帽子。可能我的过错就在这里吧!”后来同行的船都沉了,只有管宁的船安然..
东汉末著名高士管宁,隐居辽东37年。后来坐船回中原时突遇暴风,船上人都惊呼忏悔罪业,以期风浪平静。管宁也忏悔自己的罪业说:“我有一天起床后没有戴帽子,有三次起床太晚,还有一次上厕所没戴帽子。可能我的过错就在这里吧!”后来同行的船都沉了,只有管宁的船安然无恙。
管宁曾被近代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誉为“三国第一人”。你看,管宁想了半天只找到这三条,而他还当作过错不肯放过自己!这种极度自律和自省,该令多少人汗颜?
这只是个例吗?
明代官员杨翥(zhù),有一次做梦摘了别人两个李子。醒来后,杨翥十分自责地说:“这都是因为我平时对‘义与利’认识不足,才会在梦中偷吃别人的东西!”杨翥因此惩罚自己几天不吃东西!
你看,做梦都不放过自己。
当然,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过很多人就疑惑了:舒服一点,随心所欲一点不好吗?
古人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意思是,以上等为标准,只能收到中等效果;以中等为标准,只能收到下等效果。所以,如果我们放松要求,定一个中下标准,那估计只能收到下下等效果了!这样离最初的目标只怕是更远了。如果我们连下等标准都没有,最终恐怕只有沦为“下流”了……
《太上感应篇汇编》中说:“如果家人违逆自己的意愿,是否会生出烦恼呢?如果生活安定、衣食无忧,是否会生出淫欲心呢?如果生计清淡,是否会生出经商求利的想法呢?身为僧、道,离群独居时,是否会产生昏沉怠惰之心呢?追求居住安逸的生活,是否能不贪恋住宅田产呢?看到他人富贵,是否能不生羡慕之心呢?自己贫贱时,是否能不执着于奔走营求呢?如果有其中任何一项,都足以退失道心而进入非理的境地,不可疏忽啊!因此要反省自身,学得更加踏实,知道哪些不对,才能使自己在修行之道上不断进步……”
所以,真修行假修行,不在于在外面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问问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的内心,就知道了。
资料出自《太上感应篇汇编》
相关图文
最近更新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 Inc. AllRights 学佛网 TXT XML 浙ICP备202301801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