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四暂离菩提心戒
僧三宝2021-12-23 01:12
简介第三十四暂离菩提心戒若佛子。謢持禁戒。行住坐卧。日夜六时读诵是戒。犹如金刚。如带持浮囊。欲渡大海。如草系比丘。常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发菩提心。念念不去心。若起一念二乘外道心者。犯轻垢罪。佛子护持禁戒,必要朝于斯,夕于斯,无有..
第三十四暂离菩提心戒
若佛子。謢持禁戒。行住坐卧。日夜六时读诵是戒。犹如金刚。如带持浮囊。欲渡大海。如草系比丘。常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发菩提心。念念不去心。若起一念二乘外道心者。犯轻垢罪。
佛子护持禁戒,必要朝于斯,夕于斯,无有间断,不可暂时把菩提心离开了。「行住坐卧」:即四大威仪。持戒之人,语默动静,总不离家。「日夜六时」:日有三时,谓初日、中日、后日;夜有三时,谓初夜、中夜、后夜。日夜六时,均要恒精进。
昔有师徒二人,师为罗汉,领一沙弥,携持衣钵,于路途中。走了不远,沙弥忽然发大乘无上菩提心,自忖道:「众生好苦,我应发心度众生!」罗汉心知,因为他有他心通,便自己背上衣钵,令沙弥行前。又走了不久,见到路上诸多虫蚁,沙弥心里想:「呃!众生犹多,难可化度,还是先度自己好了。」须臾便退大心。罗汉即令徒弟却持衣钵,复在后行。如是屡次反复,徒弟一发心,师则取其衣钵,令其前行;徒弟一退心,师则令其在后行,经数次展转,沙弥终问其师理由云何?罗汉答曰:「汝发大心度众生,即是罗汉所归敬处,故推于前。汝生退转心,即是凡夫,不配居圣人之前。故矣。」
由此段公案看来,一念菩提大道心,则超二乘声闻之果位;但一念退转,则堕落凡夫愚昧之辈矣!
「犹如金刚」:戒好比为金刚。金刚者,能坏一切,而不为一切所坏。诸佛教戒,是金刚光明宝戒,能摧一切天魔外道,究竟坚固也。「如带持浮囊」:就像带持浮囊。浮囊者,渡海之具。喻出大涅槃经。乘着浮囊,可以不沈入海;谓我们若能乘着这戒,就可以离开生死轮回的大海。「如草系比丘」:草系比丘者,出于《大庄严经论》第三:佛在世时,有诸比丘,行于旷野,为贼剥掠,衣服罄尽。群贼共议,恐报王知,兼欲害命。内有一贼,知比丘法,谓余贼言:「不必杀之。但以生草系其手足,彼戒不伤草木,自弗动耳。」贼如言系之,比丘们既无衣服,风吹日晒,既被蚊蛭虻蝇之所嗟食,夜复闻野兽恶鸟之声。但长老比丘,劝诸少年,作是言:「人命无常,要必当死,今莫毁戒。」至于明旦,国王出猎,见之初疑禽兽,复谓尼干(印度之裸形外道)。及至比丘前,王以偈问言:「看汝似无病,肥壮有多力,如何为草系,日夜不转侧?」比丘亦以偈颂答曰:「此草甚微脆,断之岂有难。但为佛世尊,金刚戒所制。」王听后欢喜,解缚称赞,予以新衣,并接入宫里供养。此公案谓比丘守戒,宁死不移。今大士护此菩提心戒,亦应如声闻之护律仪,宁死莫犯。
起「二乘心」者,念念非染污犯,故唯遮业。若起「外道心」者,则念念是染污犯,故结性遮二业。
具缘:有三缘成犯:(一)厌自大乘:讨厌自己受的大乘法,寻思大乘很辛苦,不容易修。(二)缘别宗:心里攀缘其他不修大乘的宗别。(三)舍此求彼:舍大乘而求小乘。
相关图文
最近更新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 Inc. AllRights 学佛网 TXT XML 浙ICP备202301801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