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明居士:精神分析-2(治愈心理疾病的秘诀)
听南2021-12-25 10:57
简介在世界科学界,如果因为某一个人提出的理论而将他所处的年代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话,那么这个人和他所提出的理论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直以来,在许多科学门类中并未出现此类人物,而在心理科学界就出现了这么一位杰出的人:弗洛伊德。他所提出的理论是“精神分析”。在精..
在世界科学界,如果因为某一个人提出的理论而将他所处的年代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话,那么这个人和他所提出的理论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直以来,在许多科学门类中并未出现此类人物,而在心理科学界就出现了这么一位杰出的人:弗洛伊德。他所提出的理论是“精神分析”。在精神分析盛行的年代则被称为“弗洛伊德时代”。此后一直到今天,凡是心理学界提出某些理论的时候,都会拿弗洛伊德的理论作出比较说明。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的概念一直对世界的戏剧、电影、艺术、文学、广告、政治,以及大众日常生活中的谈资方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当然更重要的是,弗洛伊德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地概述并建立起用于治疗心理疾病治疗体系的人——即精神分析治疗体系。那么精神分析到底是什么?
第三节:精神分析是什么?
精神分析就是对“精神”的分析。精神?什么是精神?如何去分析精神?假设我问你,相信你会与绝大多数人一样感到茫然,无法做出精确的回答。既然精神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那么分析精神到底是分析什么呢?答案会让你感到莫名其妙:精神分析,也就是分析精神分析的是“潜意识”。
为什么是分析潜意识呢?
原因是,在110年前,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他的老师沙坷特那里学习用催眠方法治疗歇斯底里症时注意到了一个现象:沙坷特发现在催眠状态下,可以通过催眠师的暗示作用人为地在患者身上制造出歇斯底里症状,这些症状与一个人在非催眠状态下——即正常生活的状态下自然发生的歇斯底里症状一模一样(歇斯底里症:由情感冲突引发的失明、失去肢体功能,或者其他生理缺陷。这些生理残疾是由患者心理引起的,而不是生理的)。由这一现象让弗洛伊德认识到:“不但包括歇斯底里在内的心理疾病全部源自一个人的潜意识,实际上人类任何的思想行为都是由潜意识所激发”。这一认识后来成为了精神分析中的基本理论——“精神决定论”。这一理论是说,一个人脑中出现的看似偶然的想法和行为都有其特定历史缘由的。就是说,任何的心理行为都不是偶然发生的,一人脑中之所以会出现某个念头、动机和引发某个行为,都与他过去的经历(包括心理创伤)直接相关。错误的心理行为是由脑中错误的潜意识所激发,而要想修正一个人错误的心理行为(心理疾病),首先就要改变脑中的错误潜意识。因此,精神分析分析的是一个人的潜意识。
通过分析脑中潜意识找出导致心理疾病的错误潜意识,然后改变这个潜意识,就直接改变了一个人的错误心理行为。因此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概念下的“精神”指的是“潜意识”。那么什么是潜意识呢? 创造出潜意识这一概念的弗洛伊德作了如下定义:“某些心理成分,例如,某个观念,一般都不是持续地有意识的。观念更显著特点是其意识状态非常短暂;此刻有意识的观念,一会又不是有意识的了,但在一定并不苛刻的条件下,它又会出现在意识中。在这期间,它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可以说它是潜在的,意指它具有随时进入意识的潜力。”
简单地说,我们的所有思想,全部源自我们过去的生活经历和获得的知识。凡是那些没有在此时此刻的当下你脑中呈现出的思想,全部都处在潜伏的——即潜意识的状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因为脑中只有记忆具备“潜伏”的性质——而脑中除了记忆也没有什么了,因此潜意识就是记忆(也正因为潜意识就是记忆,所以弗洛伊德才发明出了通过自由联想——也可以叫做“自由回忆”,来获得潜意识的技术)。
凡是被我们回忆起来的东西,在回忆之前,我们都可以叫它为潜意识,当其呈现在脑中时,我们就叫它“意识”。所以很清楚,弗洛伊德表达的意识指的是“意识到”的意思(也是指能够被意识到的内容),而不是指哲学意义上的“意识本身”。因此清楚地说,凡是被意识到的记忆内容,在意识到的当下,就被称为“意识”。既然所有的心理疾病都由是错误的潜意识所激发,那么这些错误的潜意识是从何而来的呢——即是,导致一个人心理疾病的潜意识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第四节:导致一个人心理疾病的潜意识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下面,从一个精神分析经典案例开始谈起。
1.丽莎的麻痹
一次一位年轻女人(暂时称其为“丽莎”)来找弗洛伊德,她有只手臂麻痹,无法做家事,因此很痛苦。弗洛伊德在检查过她的手臂后,发现其神经、肌肉都一切正常。既然生理没问题,一定是由心理导致的病症。那么她的心理出了什么问题呢?
原来她是独生女,父亲丧偶而且残废,社会道德让她必须全心地照顾父亲。当有一段时间,有人向她求婚时,由于她必须要照顾父亲,所以就无法答应对方的请求,最后就与对方断绝了来往。就在她结束这段关系后,她的手臂就开始麻痹了。
弗洛伊德在通过精神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在她的潜意识中渴望自己能够生病,然后在她的潜意识中就形成了一条自我暗示:“我的手麻痹”。结果她的手臂就在这种错误暗示下真的“麻痹”了。那么在她的潜意识中为什么会希望自己生病呢?这个错误暗示又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她的本能欲望,即潜意识中非常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好的感情归宿,然而社会道德又必须让她留下来照顾父亲;这样在她的内心中就引发出了本能欲望与社会道德之间强烈的冲突(引发了焦虑)。为了避免心灵长期经历这种痛苦,她就把这种情感给压抑下去了。
虽然这种本能欲望被社会道德暂时“压抑”下去了,但是它并没有“死去”,而是转换为了另一种方式来实现自己——即,如果自己也成了残废,那么自己就会在社会道德上拥有充足的理由不用再去照顾父亲了,由此愿望就可以得到实现了。所以在她的潜意识中就渴望自己生病,进而形成了导致自己成为“残疾”的自我暗示。清楚地说,导致一个人患上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的潜意识是源自被压抑的欲望搞的“鬼”。
从以上可以清楚看到,心理疾病产生的根本机制是“压抑”。“压抑”这一概念是弗洛伊德提出的;这一概念也是精神分析的奠基石。那么为什么人类需要“压抑”这个东西?又是谁压抑了本能欲望呢?
2.为什么需要压抑?
任何的生物都有本能反应,同样一个人生下来就有生物性的本能反应。这种本能反应表现在人的心理上就是本能欲望(本能欲望不单指满足于性和食物的欲望,还包括愤怒和攻击的欲望)。因为人类的本能反应是经历数亿年进化出来的应对自然界环境的“适应性反应”,因此其能量是非常强大的。
进化的唯一目的和取向,是使个体越来越能够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进而繁衍后代。因为群体的力量远远超过个体的力量,所以当生物的进化越来越高级的时候,就形成了“群体”,表现在人类就是出现了“社会”。
能够支持社会存在,以及推动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的机制是社会规范。社会规范的作用是保护群体的利益,只有群体利益获得最大的保护,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才会获得最大的生存机会。
例如:狼或鸟也具有群体性,即有“社会性”,只不过由于其社会规范层次非常的低,而无法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比如说当狼群中某只狼死去时,其它狼会将其吃掉,这也就直接导致,虽然一个人无法斗过一只狼或一只老虎,但是由于人类的社会性,最终决定了不是它们吃我们,而是我们吃它们,甚至把它们当成宠物来圈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假设某一天一万只狼或老鼠,也具有了高度的社会性,那么它们就会变得非常可怕,某人会反过来会成为它们所圈养的宠物。因此,“社会”的力量非常大。
人类的社会规范就是“法律”和“道德”。社会中任何一个个体对社会规范执行的越严格,那么这个个体的生存概率就会越大。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交通规则。例如:如果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的话,那么在青岛每年至少会少死700多人。因为每年由于交通车祸导致的死亡人数是700人以上,就是说,平均每天有2个人由于自己的“太自由”而完全丧失了继续活着的“自由”。
人类之所以在高度智能基础上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壮大,就是拥有了社会规范。更清楚地说,社会规范就是让群体之中个体的行为要符合群体利益。要符合群体利益,那么只有那些社会规范允许的个人本能欲望会得到实现,那些不被社会规范允许的本能欲望将不被社会规范认可,也无法得到实现。不被社会允许的本能欲望包括“憎恨、攻击性、怨恨、损人利己”等等。
那么,那些不被社会规范认可的本能欲望是否可以越过社会规范而得到实现呢?答案是,如果得到实现,那么个体将会受到“社会规范”的惩罚。
例如:“孔融让梨”就是社会规范,而如果有人违背“孔融让梨”的社会规范,就会遭到周围人的轻视;如果一个人去“损人利己”,那么轻则,遭到社会中人们的唾弃甚至遗弃,进而失去食物和爱,个体就会处于孤立无援的危险境地,继续生存下去的概率就会被大大降低。
如果一个人去抢夺他人的利益(例如巨额贪污和杀人越货),那么重则,社会规范就将限制个体的人身自由(关进监狱),甚至被剥夺继续呼吸空气的权利——即剥夺参与社会规范生活的权利而惨遭枪毙(例如被判死刑者都被宣告“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因此非常简单地说,如果人人都尽情的去发泄自己本能欲望的话,那么人类社会就将变成“禽兽社会”。所以作为一个“人”,必须遵守社会规范,即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道德。
那么压抑本能欲望的社会规范是如何输入到潜意识中的呢?答案是:一个人从小到大,会通过父母、老师、与人相处的经验而逐步将社会规范以自我暗示的方式输入到潜意识中,最终形成潜意识中的“超我”部分(超我:代表道德和法律的那部分潜意识)。相对于超我而言的是“本我”(本我:代表本能欲望的那部分潜意识)。
那么个体为什么要把不被社会规范允许的本能欲望压抑到潜意识中呢?
首先,当在一个人内心中某些不被社会规范所允许的本能欲望与社会规范发生冲突的时候(引发焦虑),因为本能欲望无法得到实现,所以一个人的心灵就会经历极大的痛苦(人生而有欲,欲而不达就会痛苦)。现在你就可以回忆一下,你曾经经历过的心灵痛苦是否都是由“欲而不达”导致的呢?例如没有获得好的食物、衣物、汽车和失恋!
其次、生命生存的第一法则是要在“无痛苦的心灵状态中度过”,所以心灵为了避免自己长期处在痛苦状态中(紧张、焦虑、抑郁、尴尬、罪恶感),就会把这种本能欲望“压抑”到脑海深处,以便在表面意识上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进而让心灵获得对“痛苦事件”的彻底解脱。例如对一件让你痛苦的事情(如丢失了1000元钱或被人辱骂),你只会忧虑痛苦几天的时间,而后你就不会再去想它们了。因为这种由损失导致的痛苦被压抑进心灵深处去了——潜意识深处及边缘。
最终就是说,当本能欲望与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就会导致让一个人在意识上经历痛苦,而心灵不允许痛苦在表面意识上长期存在,因此二者必有一者被压抑。由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社会规范将会战胜不被社会允许的本能欲望——即被压抑掉。反过来说,如果本能欲望胜利了又会怎么样呢?例子很多:如法国球星齐达内,由于一时的“气不过”,而在2006年世界杯时,由国家英雄瞬间变为了国家罪人(由此失去了大力神奖杯);由一个人的愤怒导致伤害他人,甚至杀人的犯罪案例则更是举不胜举。
因此,“压抑”是一种心灵进化出来的能够导致生命个体获得更大生存概率的“生存机制”——也是让心灵摆脱继续经历痛苦的生存机制。
既然“压抑”是生活的“必备品”,心理疾病又是如何从中而生的呢?
相关图文
最近更新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 Inc. AllRights 学佛网 TXT XML 浙ICP备202301801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