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你回向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2022-03-11 21:41

简介不回向则不生所需之果,总之,不论你的目标和希求是什么,都应该以回向来印持。 有些人有正见,他知道众生可怜,虽然成佛的路途漫长、时日遥远,但他还是要求菩提,要度化众生;但有的人觉得,佛果太远了,能成就声闻、缘觉果位就够了。还有的人只求往生极乐世界,其他..


不回向则不生所需之果,总之,不论你的目标和希求是什么,都应该以回向来印持。    

有些人有正见,他知道众生可怜,虽然成佛的路途漫长、时日遥远,但他还是要求菩提,要度化众生;但有的人觉得,佛果太远了,能成就声闻、缘觉果位就够了。

还有的人只求往生极乐世界,其他的都不管,不管三七二十一;当然,更多的人求的是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相貌端严,或者是来世的人天安乐。

但不论你为了什么目的,所成办的善根,最后都要为此而作回向。只要你回向了,以善根的不共加持力,一定会得到的。

如哲贡觉巴仁波切说:“二资如意宝,若无发愿拭,不生需求果,故当勤回向。”意思是,智慧与福德二种资粮,如同古时能赐予一切所欲的如意宝。

但这个“如意宝”,你不以发愿的布来擦拭它,也就不会产生你所需求的果报,所以,修行人一定要精勤回向。你回向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偈颂里说到了发愿,那么,发愿与回向有什么差别呢?以前有大德解释说,所谓发愿,是对未来善根的成熟规定一种目标。

比如,我发愿将来成为什么什么,然后就跟随这一目标修善积福;我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然后就念《普贤行愿品》,或者念佛诵咒等等。

总之,发愿在前,善根在当时或者未来。而所谓回向,是将已经完成的善根功德,赐予一切众生,或者转入你所欲求的目标。   
 
总之,在大家修行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发愿定下目标,并且随愿修行二资,之后将所修积的一切善根,全部回向目标——圆满菩提。  

能否成为菩提之因取决于回向之力,当然,你所行持的善法,能否成为圆满菩提之因,还要取决于回向之力。

也就是说,你要让善根成为每一个众生成就菩提的因,回向时要猛厉,要有力度。不过,不要说菩提之因,也不要说有力的回向


很多人学佛根本没有目标,甚至都没想过要成佛、要往生极乐世界。如果问他:“你为什么出家?”“因为我在家烦,看出家人清净,就出家了。”  
  
居士也是一样,问他:“你为什么学佛?”“因为学佛特别快乐,很开心、很舒服,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现在我天天听课,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喜欢听课。” 

喜欢也很好,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目标。做人要有目标,修行更要有目标,有了求解脱的目标,你所做的一切善根,都可以回向于此。

回向以后,可以说就趋入解脱道了。否则,无论你积累多么广大的有为善法,像听课、供僧或者为僧众发心,这些善根都是非常大的。

但如果没有以回向来驾驭或印持,就不能趋入解脱道。诚如卡隆巴格西所说:“一切有为善法乃无记,回向众生方得广大利。”

任何有为善法其实是无记的本体,只有当你把它回向给一切众生,并成为其成就菩提之因,才是实现了它的真正价值,也才得到了真正的利益,这是卡隆巴格西的金刚语。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 随喜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

评论问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