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心念,便是一个人的命运!

2022-03-11 21:48

简介撰写《了凡四训》的袁了凡从甘于宿命、抗争宿命到摆脱宿命的奋斗经历,感动了诸多名流大儒。曾国藩年轻时,就是读了《了凡四训》,才奋然振作,精勤砥砺,终成擎天伟器。从一个修心改命的故事说起《了凡四训》,被称为东方第一励志宝典,它是明代创世之作,百年流传至今..


撰写《了凡四训》的袁了凡从甘于宿命、抗争宿命到摆脱宿命的奋斗经历,感动了诸多名流大儒。

曾国藩年轻时,就是读了《了凡四训》,才奋然振作,精勤砥砺,终成擎天伟器。

从一个修心改命的故事说起

 
《了凡四训》,被称为东方第一励志宝典,它是明代创世之作,百年流传至今!

《了凡四训》讲的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以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

书中有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


袁了凡开始不叫袁了凡,叫袁黄,号学海。
明朝万历年间,他出生于浙江嘉善。
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病逝了。
母亲对他说:“你放弃考科举功名吧,去学医,学医能赚钱,还能救济别人。”
袁黄说:“可我很想读书啊!”
母亲说:“学医是你父亲从前的心愿。”
袁黄只好从命:“那好吧!”
17岁那年,袁黄在慈云寺摆摊卖草药。
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走过来,躬身说:“你不应该学医,你是仕途中人。现在改行读书,明年可以中秀才。”
袁黄不信:“您是谁啊?”
老者说:“我姓孔,乃《邵子神数》传人。”
袁黄一下从地上蹦了起来。
邵子,那可是宋朝第一神算子。
袁黄鞠了一躬:“您可以跟我一起回家吗?”

后来算到袁黄的未来:53岁寿终正寝,终身无子。后来经过了几件事情,让袁黄也相信了命数,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贫富贵贱,都是上天安排好了的,不能强求。命里没有的,怎么努力都得不到;命里有的,不用努力,自然就会有。

直到遇到了一位禅师告诉他:一个人如果诚心竭力,为善不倦,数就拘他不得。反过来,如果肆无忌惮,怙恶不悛,数也保他不住。

定数也可以逃脱,命由己立,福自己求,一个人只要真诚用功,多做善事,没有不感应的。

于是袁黄先生拜禅师为师,获得了摆脱命数之法—《功过格》,把自己的号改为了凡,他每天记录、反省自己的功与过。每个月总结一次,将功抵过。


在一次科举考试前,孔先生给他算的是他会考中第三名。

但是袁黄回到家中,立誓要先行三千善事,求登科第,按照禅师说的认真、用心的去做,结果这次他竟然考了第一名!

接下几次事件孔先生都算的失灵了,了凡先生就更加相信:命运是可以改造的

再后来他不断立誓行善,不仅顺利得子还考上进士,不断升官。甚至还活到了73岁,多活了20年。

这都跟袁了凡踏实用心行善有关系,他一生做过无数善事,而且心怀人民,为民做实事,深得百姓们的爱戴。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训诫后人。
130年后,一名叫曾国藩的青年,也是读了《了凡四训》后,奋然振作,精勤砥砺,终成擎天伟器。

《了凡四训》就这样影响了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因此而被誉为"中国三大善书"之一。


 

愚者拼命,智者改命


决定一个人富贵贫贱的关键因素,并不是风水、不是星座、不是命数,而是一个人的心。

我们要学会见心,心就是一个人的命,就是人的一生。

见事见人,见人见心,见心见命,见命见一生!


母亲对孔先生说:“请您再给袁黄算算将来!”
孔先生一番推算后,对袁黄说:
“你哪一年可以考第几名,
哪一年可以禀生补缺,
哪一年可以提拔当贡生。
当贡生后会去四川某县当县令,
三年半后,你便回到家乡。
在53岁这年八月初十丑时,
你将寿终正寝,终身无子嗣。”
短命无子的命数,袁黄很不喜欢,也拒绝相信。
但他还是把这个命数,一一记了下来。
令人称奇的是,以后每次考试的结果,
都与孔先生所算的丝毫不差。

纵观《了凡四训》全文,袁了凡为后人留下了快速改命的四大法宝:

一、忏悔,方能趋吉避凶

如果以前做了很多错事,是不是过去就没有了,不会的,所有的事情都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永远不可能抹去,只能去忏悔,就是自己在心灵上清洗,如果不清洗,堆积的越多生命越痛苦。

袁了凡在《了凡四训》中言:

1、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

只要我们留有一口气,还活着,滔天的罪恶还是可以忏悔改过的。从前有人一生作恶,到了临死的时候,方才悔悟,发了一念善心,就得到安详地善终。

2、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如果不反省自己,只是一心向外驰求,那么也只能是求索有方法,得到全凭命运,道德与富贵都会失去,所以没有一定益处。

富贵要从心而觅,这就需要反省。能够反省,这是你改命的第一步。不去反省自己,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那命运就无从改起。


3、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
一定要时时知道自己的不对,天天能改正过错;如果一天不知道不对,那就一天安于自是的境地,一天没有改正自己的过错,那就一天没有进步。

4、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犯了错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明白错在哪里,这样才能保证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言:"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改过,从心开始。《了凡四训》及后说:"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唯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


二、宽恕,是人生最大的福报

宽恕看起来是对别人的大度,细究起来,真正的宽恕其实利人利己的。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宽恕,是原谅别人的错,不要把别人的错放在自己心中,让自己和别人都活的轻松自在。

1、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与?本无可怒者。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

人们有不到之处,在情理上是应该加以宽怨的。我们不能自以为是而鄙视了所不及的地方,天下没有自以为是的豪杰,也没有怨恨别人的学问,凡是我所行不通的,都是自己的德行没有修,不能感到他人,这是我自己要加以反省的。

2、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

一定要积德,一定要宽恕人家原谅人家,一定要和爱,一定要爱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是义理再生之身啊。
世事茫茫,人生匆匆,他人的缺点没有计较的必要,抓紧时间完善自身才是正道。

三、感恩,方能减少烦恼

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怨,就会有多少苦。
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

如果听到别人毁谤我就大发雷霆,那就如同春蚕吐丝成茧一样,自己把自己束缚了。

中国有无数的圣贤经典,但从没有哪一本是教人批评别人的,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体系里面没有自以为是和怨天尤人的学问。

对于一个反求自身的人来说,外界的毁谤虽然很多,谣言满天飞,但都变成了他历练自己的磨刀石,是成就他的东西,他不但不会生气,不会抱怨,反而会生出感恩心。


 

祈祷,是为了改变我们自己


祈祷最美好的东西,对着老天、圣贤、祖宗父母等,祈祷所有亲人平安、喜悦、吉祥!

袁黄从此唉声叹气,心如死灰。
当贡生后,他按规定到北京国子监读书。
在北京一年,他整天静坐,也不读书了。
“命就如此了,努力也没有用。”
一年后,他转回南京国子监读书。
未进国子监前,他到栖霞山拜访云谷禅师。
与禅师对座一室,三日不眠。
禅师暗暗称奇:如此定力,真是了得。
于是禅师问:“凡夫不能成为圣人是因为心中多妄念,你三日没有妄念,是什么原因?”
袁黄回答:“我一生吉凶祸福,都被孔先生算定了,命由天定,还有什么好想呢?”
禅师笑了:“我还以为你是一位豪杰,原来也只是一个凡夫。”
袁黄蒙了:“此话怎讲?”
禅师说:“凡夫因为不能无心,所以被阴阳气数所束缚。一个人如果诚心竭力,为善不倦,数就拘他不得。反过来,如果肆无忌惮,怙恶不悛,数也保他不住。你二十年来被孔公算定,一毫都不曾转变,岂不就是凡夫吗?”
袁黄问:“你是说定数也可以逃脱吗?”
禅师说:“命由己立,福自己求,祸福无门,唯人自招。一个人只要真诚用功、多做善事,没有不感应的。”
袁黄拜倒于地:“请师傅教我摆脱命数之法。”
禅师拿了一本《功过格》递给他:“每晚将一天的存心行事,反省检点,按格记功过。每至月底,总结一次,将功抵过,多余的就可作为善行了。”


当知有福没福,都是由心造的。有智慧的人,晓得这都是自作自受;糊涂的人,就都推到命运头上去了。

1、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

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恶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从前各种诗书中所说,实在是的的确确,明明白白的好教训。一个人要求富贵就得富贵,要求儿女就得儿女,要求长寿就得长寿。

2、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

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耳。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云谷禅师说:"孟子的话并没有错,只是你理解错了。你不见六祖惠能大师说吗: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不离自性,即是福田’——《六祖坛经·行由品》),从内心觅求,与外在感无不通。

从内心寻求,不单能求得道德仁义,也能求得功名富贵,那就是内外双得,求对于得到是有帮助;如果不能返回自身省察内心,而一味地向外驰求,那就如孟子说的:‘求之有道,得之有命’,内外双失,寻对于得到就没有意义"。


世人只知穴在山,不知穴在心田间;
好山好穴世间有,不是其人寻不见。
我看富贵人家坟,往往葬时皆贫贱;
待到富贵力可求,人事尽时天理变。

还是那句话,决定一个人富贵贫贱的主要因素,不是风水、不是星座、不是命数,而是一个人的"心田",即你的思想、你的品德、你的行为。生命是一段程序,你怎么编写,它就怎么运行。


130年后,一名叫曾国藩的青年,
读罢《了凡四训》后,豁然惊醒。
遂将自己的号改为“涤生”。
“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他奋然振作,精勤砥砺,终成晚清中兴第一名臣。
《了凡四训》就这样影响了一代一代中国人,
因为而被誉为“中国三大善书”之一。
“世人只知穴在山,不知穴在心田间;
好山好穴世间有,不是其人寻不见。
我看富贵人家坟,往往葬时皆贫贱;
待到富贵力可求,人事尽时天理变。”
决定一个人富贵贫贱的主要因素,
不是风水、不是星座、不是命数,
而是一个人的“心田”,
即你的思想、你的品德、你的行为。
生命是一段程序,你怎么编写,它就怎么运行。

《了凡四训》三十句核心精华语录:

一.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

二.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三.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

四.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

五.孟子论立命之学,而曰:‘夭寿不贰。’夫夭与寿,至贰者也。当其不动念时,熟为夭?熟为寿?细分之,丰歉不贰,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贰,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间,惟生死为重,曰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之矣。

六.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当荣显,常做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做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七.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

八.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福祸,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
九.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

十.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十一.行有不得,皆己德之未修,感未至也。

十二.发愿改过,明需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

十三.天地鬼神之福善淫祸,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

十四.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十五.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十六.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十七.又为善而心不着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着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譬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是谓一心清净,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镒,福不满也。

十八.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十九.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

二十.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何者?圣贤之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合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

二一.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

二二.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

二三.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

二四.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事君如天,古人格论,此等处最关阴德。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

二五.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

二六.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

二七.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良若此,天启之矣。

二八.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

二九.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三十.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免责声明: 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如有侵权之处,敬请及时告之,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更新于:2022-03-11 21:4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