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法王:让慈悲来掌控,利他就会步上轨道!

2022-03-12 21:07

简介通常我们难以说出自己愿意承担重任的话。如果你问别人是否准备好了、是否有勇气承担重任时,他们不太容易会说:“是”。就算天生没有这样的能力,然而透过经验的累积,我们的心量还是可以增长。就拿我自己来说,七岁时我被认证为大宝法王噶玛巴。当时我并不知道噶玛巴是..


通常我们难以说出自己愿意承担重任的话。如果你问别人是否准备好了、是否有勇气承担重任时,他们不太容易会说:“是”。就算天生没有这样的能力,然而透过经验的累积,我们的心量还是可以增长。

就拿我自己来说,七岁时我被认证为大宝法王噶玛巴。当时我并不知道噶玛巴是谁,也不知道成为噶玛巴后要做些什么。我们家乡的人对噶玛巴有真诚、强烈的信心,而一般藏人对上师都有很大的信心,有时候还会认为他们像是不必吃东西的超人。

在被认证为噶玛巴的那天,我心想:“我可以得到许多的玩具和玩伴。”万万没有想到等着我的严峻考验和困难。

我离开家乡前往拉萨,再从拉萨前往楚布寺;楚布寺是历代噶玛巴的法座,距离拉萨大约77公里。即将抵达楚布寺时,按照传统,我从乘车改成骑马。沿途僧团成行成列,还有举着法幢、敲着大鼓的传统僧队,放眼望去人山人海,而我骑着一匹马,感觉一切相当怪异,我心想:“这大概不会太好玩吧。”

因为我从来就没听过这么大的鼓声,而我们一行骑马的人全部被人群包围住。“这下可不妙了。”这就是我一开始的感觉;之后,我才慢慢展开学习。

一方面来说,许多转世上师生来便具有前世就有的功德和特质。另一方面来说,也有许多上师,以白话来说,是被教育和培养成他们该担任的角色,而且他们受嘱必须优秀的不得了。

虽然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前世是谁,但如果此生好好做,我们就尽了自己的所能。如果此生没有好好做,就算前世是天人也没什么用。如果好好做,那么即使前世是鬼也不会有任何的差别。既然具备这种有用和有利的人身,我们一定要让此生有意义。


要承担助人的责任,这完全不容易。如果没有行事慈悲的确实能力,就算口里吐出好听的话,但在实际帮助他人时,我们仍会感到困难重重。为什么呢?因为利他不是我们心里唯一的念头,我们心中充满各式各样的想法和情绪,有时还因为不知道该做什么而错误百出。

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便将自己的权力移交给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慈悲,让慈悲来掌控、来当权。如果我们做得到,那么我们的利他慢慢就会步上轨道;否则,事情就会一点都不容易。

疟疾是世上有名的杀手,因为感染疟疾的孩童死亡率非常高。然而,世界上还有另一个杀手,那就是我们缺乏对彼此的慈悲,而其后果就是:许多人死于饥饿、有些人孤单没有朋友、有些人无依无靠。如果我们人类可以互相关心、感受彼此的怜悯和慈悲的话,世间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痛苦。


有生以来,我们就有关爱的能力。然而,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的思维方式受到环境和经历的影响,让我们慢慢地变成一个不太有慈悲心的人。因此,从小我们就应该努力开展本俱的慈悲。

如果一个小孩独自成长,没有跟人有任何接触的话,他的语言能力就无法开展;同样地,如果不予以培养的话,我们的慈悲就会衰减,甚至会有消失的危险。有些人长期静默闭关,周围没有其他的人。回到人类的社会中时,他们便有说话的困难。

所以,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把“慈悲”挂在嘴上,藉此培养孩子慈悲的能力。如果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慈悲心,那么当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他们就不会觉得这是个沉重的负担或逆境,反而会有挺身而出的勇气。

如果没有慈悲的能力,但却必须承担利他的重任时,我们会感到负担沉重,他人的问题难以承受。这种情况下,想要帮助他们就会非常困难。所以,助人必须要有勇气,而且还必须具足许多因缘和条件。


然而,只有正面的心态还不够,例如六度波罗密中的持戒、忍辱等等,这些也都需要培养。我们必须聚集许多不同的因缘条件,将来才能够真正利益他人。如果无法达到实际利他的效果,正面的心态本身是帮不了人的。

对我们佛教徒来说,尤其是修持大乘的行者,慈悲是我们修持的根本。慈悲在修持之初重要,在修持的过程当中重要,在修持的最后证得佛果时也重要。因此,慈悲的培养非常关键。

佛教经典中所解释的慈悲,以及我们通常理解为关爱和照顾的慈悲,这两者有所不同。例如,当我们在街上走着,看见一只被车撞到、肢体受伤的狗,我们会对它生起悲悯心。虽然这确实是慈悲,然而佛经中讲的慈悲,却是更积极、更多的付出、更大的牺牲和奉献。这是关键。

佛教中慈悲的禅修,意思并不是有个人在这里观修慈悲,然后那里有个所慈悲的对象,这两者被分开,观修者的处境相当好,而所观修的对象处境悲惨。你心想:“我的处境不错嘛。”然后对于所观修的对象,你会说:“喔,真可悲,真可怜。”这是一般人认为的慈悲。

佛教的慈悲是将慈悲者及其对象的距离缩短,我们会感到自己就是那个我们慈悲的对象。当我们可以进入他人的处境,百分之百地体会他人的感受时,这就是佛教经典描述的慈悲。

此外,佛教中还有其他修持慈悲的方法。例如我们可以这么想:“愿一切众生免于痛苦。”“我要免除众生的痛苦。”或“如果一切众生都没有痛苦,这该有多好!” 

总之,我们必须有勇气、有大勇气,能够说出:“我要免除他们的痛苦。”这不只是像我们通常会说的:“愿他们免于痛苦。”那样地发个愿望而已,而是承诺实际的行动,勇敢地说出:“我会找到方法的。”因此,勇气和心力是必须。如果两者兼具的话,我们便可说这是“慈悲”。

噶玛巴教言

大宝法王噶玛巴法语平台

带给你智慧、温暖和力量

gamabaJY

评论问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