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法师讲授《妙法莲华经》正文(十四)

妙境法师2022-05-04 21:46

简介1993年结夏妙境长老宣讲于正觉精舍第4讲/1993年6月9日〈叙品‧第一〉连载(三十一)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尽诸有结,心得自在」,这个「尽诸有结心得自在」这个「心得自在」,我们刚才说这个慧解脱阿罗汉,还有俱解脱阿罗汉..

1993年结夏妙境长老宣讲于正觉精舍

第4讲 / 1993年6月9日

〈叙品‧第一〉

连载(三十一)

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

「尽诸有结,心得自在」,这个「尽诸有结心得自在」这个「心得自在」,我们刚才说这个慧解脱阿罗汉,还有俱解脱阿罗汉。那么这地方可以这样解释;心自在就是定,就是俱解脱阿罗汉了。这个经论里面,禅定的「定」字,有的地方不用这个字,就用「心」;是戒增上学、心增上学、慧增上学。它不用那个「定」;戒、定、慧三无漏学,不用那个「定」;用那个心。其实你常静坐的人,什么叫做定?就是你的心不动叫做定嘛!所以说用这个「心」字也是对的。

「心得自在」,就是他不是用这个四念处断了烦恼就是的,还是得了高深的禅定了的呀!所以他心得自在了。

这个地方是「尽诸有结」。前面说「诸漏已尽,无复烦恼」所以「逮得己利」。那么他这个不是只是慧解脱,他还有定,所以他心也得解脱了。心得解脱,当然也要「尽诸有结」,也要断烦恼的,不然还是不行的。

这个「结」其实也是烦恼,经上说有九个结,九结。欲结、恚结;欲、恚、慢、无明、疑,还有个见结、取结、嫉,嫉妒的「嫉」,还一个悭,悭贪的「悭」,一共有九个结、九结。这九结我们不要解释了;也就是前面的爱、见的烦恼。爱、见的烦恼你能够……也是一样,就是修这四念处把它断掉了;断掉了,心得自在,这个心就自在了。你若心里没有断烦恼,心里不自在。

我简单说一个小小的故事。就是有一个修行人在这个地方住,但是他这附近有一个井,那么这附近的人很多人到这个井来担水,这不是现时代,这是古时代的事情。那么这个聚落里的人来取水,当然也有大人、也有年轻人、也有男人、也有女人。那么其中有一个女孩子年纪也不小、也不是很大,来这担水的时候总是和这个老修行谈谈话的,大家都知道,他们常常谈话。忽然间这个女孩子有孕了,没有结婚有孕了。大家就议论,她一定是同这个老修行有事情;这个老修行不是真修行人,是假的,是欺骗人的。那么有的人议论议论就算了,有的人就来了火了;你来这儿欺骗人,不可以。大家就招集了几个人,就把这个老修行驱逐了,把他的房子也砸烂来解这个恨,就这样。

可是向这个老修行说的时候,总是要说出个理由才可以采取行动的。而这个老修行就是说:是吗?说你和这个女人怎么怎么地,这个老修行说:是吗?就完了,再什么话也没说。好!你们不叫我住,我就走;就走了,别的什么话也没说,没有事。

可是,这件事做过了以后,又有人议论了;说是这个人做了什么错误的事,现在招了果报了,怎么怎么地,就大家议论。当然,这个事情就是传到这个女孩子这里来,也传到那个人那里去了。这个女孩子想说:不是他呀!这是冤枉他了,这是另外一个人啊!就把这件事就宣布出来,你们是冤枉他了啊!不是他。那么真实那个人也还很有勇气,就出来说:不是他。

这时候大家…,这些冒昧的这些胡涂人,这些粗心人,才…哎呀!弄错了!是冤枉他了。说,这样子,我们请回来他,再把房子给他造起来;然后就去请他来。好!请我回来,就回来;他也没有什么,也不是很欢喜,也不是。

我看见这个故事,我就心里想;若是我们凡夫的人,没有修行的人,但是他也并没有去和女人有什么事,但是外面就传说他怎么怎么地,他自己知道了,心就不安。我是清净,我持戒清净,虽然和女人说话,但事实没有什么染污的事情啊!人家冤枉我的时候,我心就不安了。我要找律师告你!你破坏我的名誉,怎么怎么地;我们就是这样子。这个有修行的人,不在乎!「心得自在」;「尽诸有结,心得自在」,没有事。什么如意的事情,他心里也不在乎;不如意的事情来了,也没有什么,他心里面还是不动,是「心得自在」。

这个「结」,就是这个绳子拴一个扣,你很难解开的,所以叫做「结」。这表示我们的烦恼不容易……我们的贪烦恼…,这个爱烦恼、见烦恼你想要去掉它,很不容易的,所以叫做「结」。

那么这里面,什么叫做「阿罗汉」呢?「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所以名为阿罗汉;阿罗汉有这样的功德的。就讲到这里。

更新于:2022-05-04 21:4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