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以《杂阿含经》为代表的正法佛学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2024-02-28 01:42

简介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实践生命解脱的伟大先驱者——释迦牟尼佛陀,在印度这块神圣的土地上诞生了。他所发明创立的思想主张,指引着众生解脱道路,使得在漫漫长夜中,饱受流转之苦的无量众生,看到了光明;把人类摆脱苦患束缚,实现..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实践生命解脱的伟大先驱者——释迦牟尼佛陀,在印度这块神圣的土地上诞生了。他所发明创立的思想主张,指引着众生解脱道路,使得在漫漫长夜中,饱受流转之苦的无量众生,看到了光明;把人类摆脱苦患束缚,实现解脫自在的美好愿望变成了现实。

世尊住世布法一生,足迹遍及当时印度各国,影响遍及十方虚空。他所领导的僧团,是个纯学术性的团体。在长期布法实践中,世尊与他的那些称为尊者的优秀弟子们,共同丰富、完善了他的“正法律仪”理论学说,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使得后来的善男子、善女人方能“得法余財”。

当佛陀入灭后,尊者摩诃迦叶成为僧团的第二代领袖时,僧团即生动荡,分裂在即。一些不律分子,公然不遵佛制,凸显个性。大迦叶尊者見此情景痛心疾首,认为世尊用毕生心血所开创的亊业,不能这样轻易毁掉。于是便出现了以他为召集人的,五百位阿罗汉集结佛说经典的事情发生。“为其不灭,故作此说”,“杂阿含经”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她承载着巨大的历史使命,蕴含着佛陀的全部思想财富,留给后世。我们今人才能借此聆听佛陀亲切教诲,并依稀可見佛陀的音容笑貌,珍贵之处无语言表。

“杂阿含经”中的“五色受蕴”的理论学说,是指导我们正确的认识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的重要法宝、武器。而“苦、集、灭、道迹”四谛思想与“八正道”的主张,为我们指出了实现生命解脱的光明大道。使用观察、思维,四念住、七觉支、四禅天等实践修习方法,更是为我们后世行者,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修习依据。据此而行,“正向涅槃,究竟苦边”。

“杂阿含经”中充满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色蕴”物质的存在是基础、是第一性的;而思想精神上层建筑的“受、想、行、识蕴”的建立是第二性的。而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在思想意识哲学领域中广泛应用,更是达到了光辉的顶峰!对指导我们今人进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探索与实践工作,有着巨大的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有关于“五色受蕴”的理论学说,开创了正确认识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的光辉典范。而四谛、十二因缘的理论学说的辩证思维方法,更是微妙精深,不可思议。就是这样一部伟大的学术著作传人我国之后,屡经磨难,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实乃可歌可泣。

最不能容忍的是,一些不正思维的“大乘教”学者,将此斥为“小乘”加以贬誉诋毁,打入冷宫与以尘封,悲哀之大莫过于此!

值得庆幸的是,传入我国的四部“阿含经”目前仍然健在。目前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共同感受与历史责任推动下,欲使阿含经典重放昔日光辉,照福当世乃至后人,还佛道正法以本来之面貌。本人亦不惜笨拙之举,做些抛砖引玉的劳动,以期更多的仁人志士加入,有更多的华贵之品出现。

最后,让我们将“杂阿含经”细细的读来,一切都明白了。

诗曰:多少痴迷学做佛,

学来学去成了魔。

机关算尽错用心,

原来佛陀叫道德;

道是无为清净法,

德是捨弃不求得。

恒将此心善用功,

道德成就即是佛!

一代伟人马克思说过:“只有在崎岖的山路上,攀登上来不畏辛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幸甚志哉!歌以咏志”。

 


评论问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