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何获得佛法正见

爱美的臭鱼2024-05-24 10:46

简介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佛教各乘各宗都把获得正见作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佛性论》所说,学佛要“以正见为先行”,因为正见总摄了戒定慧三学。陈兵教授把“得正知见”做为大乘根本四加行之一,并依经论和古德的开示,断言“无正见而修,称为盲修瞎炼”。龙树菩萨把正见对..

佛教各乘各宗都把获得正见作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佛性论》所说,学佛要“以正见为先行”,因为正见总摄了戒定慧三学。陈兵教授把“得正知见”做为大乘根本四加行之一,并依经论和古德的开示,断言“无正见而修,称为盲修瞎炼”。

龙树菩萨把正见对于学佛修行的感化比喻为我们走路的时刻要“先以目击道而后行”,假如不能先认清途径,就会步入歧途。唯有正见能够引导我们走向圆满解脱,《处死念处经》说:“出世涅槃,正见为本”。只有正见才是我们超脱死活苦海,证得涅槃的包管。相反“一切世间愚痴凡夫根本捆扎,所谓邪见。一切众生以邪见故,堕于地狱、饿鬼、畜生。”邪见只会使我们沉溺于无尽的轮回。《杂阿含经》说:“邪见者,谓此岸;正见者,谓彼岸。”

就像农民假如拥有了一块良田,就可以在上面种出甘美的果实。当一位佛学生具备了正见就可以出生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的善法。佛陀在《大宝积经》里说,只有具备了正见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佛学生,“若正见者名真佛子。”所以佛法的修行,所谓道谛,实质是以正见为体的。

既然获得正知正见如斯重要,那么佛学生如何才能获得正见呢?依据各类经论的论述,我们把获得正见的途径整理为前提、助缘、正行三个方面,共九个项目。

一、获得正见的前提

1、皈依三宝,具足净信

要真正获得佛法正见,必须要以正信为前提,必须皈依佛法僧三宝,以佛为师,以法为药,以僧为友。只有皈依三宝,建立正信、净信,才能产生正见,进入佛法。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若人心中有信清净,是人能入佛法;若无信,是人不能入佛法。”一小我假如不信任佛陀是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觉者,具足十力、四无畏等无上功德,不信任佛陀说的法是宇宙间最彻底究竟的真理,不信任佛的圣贤学生们是佛法真理的实践者和证实者,那么他对佛法就不能真正认同和接收,当然就无法真正理解,产生正见了。没有建立正信的人,哪怕精晓三藏十二部,于佛法也只会是入宝山而空手还,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如佛陀所说:“若无信,是人不能入我法海中,如枯树不生华实,不得沙门果,虽剃头染衣,读各种经,能难能答,于佛法中空无所得。”这恰是因为没有对三宝的崇奉,也就落空了获得正见的前提和基本。

近代以来,一些教内外人士提出佛法“去宗教化”,想要把佛法化约为一种哲学思惟,认为这样才相符现代社会理性化、科学化的“袪魅”特质。殊不知,如斯一来就会像在狮子身上放入虱子,实质是损坏佛法根本和众生慧命的缺点主张。《华手经》说:“如是诸经忤逆不信,不受不赞,不如说行,名坏正见。”没有崇奉,恰好是正见的最大仇敌。建立对佛法的宗教崇奉,具足三皈依,护持戒体,既是佛学生的本份,也是产生正见的根本前提。

2、发菩提心

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根本,是众生修行成佛的种子和本因。《大日经》说“菩提心为因”,大乘佛法一切修行成就都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本之上。假如离开了菩提心,就落空了这个修行成就的种子。《华严经》说到菩萨有十种魔业,第一就是“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

佛学生只有发愿追求无上正等正觉,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才能以准确的心态、念头、立场和方法去追求无上菩提,才有可能获得正见。只有当一小我发菩提心时,才具足正见成就的根本前提。《大集经》说:“为菩提心而听法者等于闻声;真心忆念菩提之心是善思惟;观菩提心是名正见。”真正的菩萨既因发菩提心而得正见成就,又因菩提心和慈悲心,为救度众生而为他们宣说正见,令入正道。

3、严持净戒

戒定慧三学的因果关系和修行次序递次是因戒生定,由定生慧。严持净戒是定慧二学成就的前提。以如实知见的聪明为本性的正见,既是建立在戒定二学的基本之上,又含摄了戒学的内容。《大集经》说:“从他闻法生于正见。所谓闻者持戒威仪,威仪具故戒聚具足,戒聚具足已定聚具足,定聚具足已慧聚具足,慧聚具足已解脱聚具足,解脱聚具足已解脱知见聚具足。”一位真正具足正见的人,必定会持戒清净。同样,要想获得圆满正见,也必须要持戒清净。

二、获得正见的助缘

在我们学佛修行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类善恶人缘。做为佛学生要学会去判断利弊,应该有足够的聪明去决定什么是有利于正见成就,什么是晦气于正见成就的情况和前提。

1、远离恶缘

依据各经论所说,佛学生要获得正见,就必须远离各类会增长愚痴、破坏慧命的外缘,必须要不毁谤三宝,不否定佛教的根本法印,对佛法不生疑悔,远离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五种恶见,远离恶友,不以外道及其典籍为究竟,不从事算命占卜的行当,对佛法的闻思修不放逸懈怠,不浅尝辄止生增上慢,为人不奸欺谄曲,具足十善业道。

2、修诸善业

佛学生要获得正见,除了要远离各类恶缘和错误,还要修集福德聪明,修习身口意善行,培养增长无贪、无瞋、无痴三善根。《华严经》说:“是诸众生成就身善业、口善业、意善业,不逆贤圣,信受正见,积德业人缘故,身坏命终生于善处。”

《成实论》中说有四个前提可以使人增长善法,成就解脱。第一是住善处,指生于有佛法风行的地方,远离五难之地;第二是依善人,指能够生值佛世。第三是宿殖善根,指没有聋哑等残疾。第四是自发正愿,指进修佛法,获得正见。这四个前提总结起来,其实就是要生生世世都能值遇佛法,修习处死。佛学生们都知道,这其实是异常不轻易办到的工作。假如想要知足这个前提,依《大智度论》,说到底照样要“自行正见,亦教他正见”。《大智度论》:“是菩萨常乐为他说法,亦深爱善法故,得随意善众生共生,所谓为中国。人于中国不生邪见家。何以故?是菩萨世世常自行正见,亦教他正见,赞正见法,欢乐赞叹行正见者,是故不生恶邪见家

三、获得正见的正行

对于若何修行才能获得正见,小乘大乘经论一致都说要依止善常识,听闻处死,如理思惟,修习止观,渐次生发闻慧正见,思慧正见和修慧正见,如实了知四圣谛,亲证诸法实相,从而获得圆满正见。如《增一阿含经》说:“有二因二缘起于正见,云何为二?受法教化,内思止观。”《瑜伽师地论》说:“从他闻音,展转发生闻慧正见。为欲断除所治法故,又为修习道资粮故,方便观察。次依闻慧,发生思慧。复依思慧,发生修慧。由此正见,于诸邪见如实了知此是邪见,于诸正见如实了知此是正见。”

1、依善常识

《华严经》说:“一切佛法如是皆由善常识力而得圆满,以善常识而为根本。”《杂阿含经》记载,佛陀曾对学生们说只有善常识能令我们产生正见,增长正见。是以,我们对于真正的善常识应该恭敬承事,请问听受,随顺不逆,如法依止,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正见的教诲和传授。

我们在依止善常识以前,应该尽量观察其是否有德有证,应该依经论所述善常识的德相多方考察。在现时代,佛学生堪为依止的善常识,最起码应该具备正知见,对佛法的核心有着透彻准确的把握,善于观察学生根性,对修行的途径具有准确的判断。佛学生对与自己有缘的善常识,应该生起决定的信心,能够从其看法、修证、行为、人格等方面,强烈地感触感染到佛法的巨鼎力量。一旦决定依止,要视善常识如父如佛,不再以怀有成见和苛求之心,克意去寻觅其过失,要对其教诫,信受奉行,依经论开示作圆满亲近。

2、听闻处死

《成实论》说:“正见必从闻佛法生,是故应习此佛法正论。”《大毗婆沙论》说,就像明眼人能避开艰险一样,一小我“多闻能知法,多闻能离罪,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若人闻经深信解,正见能除倒置心。”听闻处死是生起正见、产生正信的起点。佛学生应该多多闻听进修善常识的开示,阅读古今公认的大善常识的著作。尤其在今无邪正的善常识寥若晨星,说法之人却多如牛毛的情况下,佛学生更应该深入经藏,多读佛经,以佛菩萨所说了义处死为依止,卖力系统地进修教理,对最重要的大经大论应该反复阅读,生起闻慧正见。

不论以前照样现在,都有一些佛教徒因为各种原因,参禅而偏空,念佛而废理,修密而成狂,或因文化程度不足,或因懒惰懈怠,或因贡高我慢,轻视教理的进修,损坏产生正见的基本,不只自己执着邪见,还以盲导盲,害人害己。这些过失,其实都是因为闻思不足所造成的,正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所说“如是不了知,斯由少学过。”

中国今朝的年轻一代传统文化教养普遍低下,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佛典的进修能力普遍不足。很多人根本没有深入阅读经论的进修习惯和兴趣,倒是对于市情上各类以佛法为幌子的快餐读物欣赏有加,对于收集上流传的似是而非的相似法言听计从,分辨不清什么是处死,什么不是处死。完全不顾唯有佛陀与其圣弟们宣说的经律论三藏方能称为处死,反而把道听途说来的器械认为就是佛法。在根源上首先就出了问题,正见又若何能够建立起来呢?

这一点,我认为除了小我要纠正缺点以外,佛教界应该也要负起一定的责任。因为这种状况的实质,是住持佛教者为四众学生供给的佛法教导不足所造成。我们一方面要求佛学生要广学多闻,另一方面佛教界应该要为他们供给听闻处死的机会和场所。

3、如理思惟

佛学生在产生闻慧正见的基本上,应该更进一步对所闻法义如理思惟,产生思慧正见。因为依据《解深密经》,仅有闻慧是不能对佛法的义理产生胜解,只有圆满的思慧才能够真正理解佛法的义趣,较为准确地把握佛法的全体和基本道理。《杂阿含经》说:“正思惟者,未生正见令生,已生正见更生令增广。”《大集经》说:“如是二法无有差别,谓善思惟及以正见。”

如理思惟一方面要从宇宙人生最最终的问题出发,如世界的本源问题,死活问题,因果问题等,将佛法与其他各类宗教、哲学、科学等进行比较思虑,从世界观、人生观上,深刻熟悉到唯有佛法才真正揭示了宇宙人生的最终真理,是解决宇宙人生根本问题的独一前途,是众生超脱死活轮回、得大安闲大解脱的独一依靠。以思所成慧的力量,促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彻底转变,以正见的力量,建立稳固正信,成熟信根信力。《成实论》云:“信亦二种,一从正见生,二从闻生。从正见生,信则稳固。从闻生者,不能如是。”

如理思惟更重要的是对于佛法的基本道理:三法印,实相印,四圣谛,二无我,因果缘起,涅槃寂灭等进行深层次的思虑决定。既要在思辩逻辑层面搞清楚,更要在止观傍边,观察到身心内外世界的实质确实相符佛法所说,从而生起定解,成就世间和出世间正见。

4、修习止观

依《解深密经》,思所成慧虽能“善解义趣”,然则对教理的认知仍然逗留在思惟意识层面,不能使实相谛理明显在前,成为现量的亲证,见道解脱。所以,还要在思慧的基本上,法随法行,修习止观,成就圆满修慧,获得修慧正见。

获得修慧正见主如果经由过程在定心中修观,《涅槃经》云:“毗婆舍那名为正见。”佛学生以毗婆舍那的思择力,对世间正见的染净因果,出世间正见的二无我、四圣谛等称量观察,“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择”,在三昧中如实证知,以无分别智现证诸法实相,今后得智慈悲济世,获无漏有学、无学正见,方才成为真正清净圆满的正见。

止观修行是一套有着严密次序递次和技巧方法的实际操作。进修者应该在有修有证的善常识的传授指导下修学,应以正见为导首,采取定慧双修、解行响应的方法,精勤修学,自知其心,自净其心,逐渐深入,得尝法味,获大利益。

四、结论

以上三个方面,九个步骤,是大小乘经论共说的获得正知正见的必经之途,尤其正行部分其实是《瑜伽师地论》所说三皈依后的四正行,是一切学佛人的必修功课。佛学生应该深刻熟悉到准确的看法对佛教,对人生,对修行的重大意义,对正见生起大希求心,依照经论所示,如法受持,如说修行。我们应该如《优婆塞戒经》所说,观察“人身可贵。虽得人身,难具诸根。虽具诸根,可贵正见。虽具正见,可贵信心。虽得信心,难遇善友。虽遇善友,难闻处死。虽闻处死,可贵受持。”佛学生应视正见如命,护正见如目,修正见如宝,发大菩提心大慈悲心,以正见自利利人,令处死久住,众生得度。

 

评论问答
Top